乔时夹菜的动作一顿,然后很快又若无其事的“嗯”了一声,倒是斗战掏出了那本记载着神域治下生民寿数的册子,哗啦啦的翻到其中一页,看了看,便点头赞许道:
“我还以为你们最近忙晕了,没想到还是记得自己的本职工作嘛——韩氏唐美莲,生寿八十九,猝于明日凌晨五点,一生困苦但生性勤勉,劳苦功高,故无疾而终。”
它把临时被托付到自己的身上的《永山村生民籍贯》送还给它真正的主人,嘱托道:“最近几年永山村似乎进入了老一辈谢幕的时日了,有很多老人的寿元都快进入倒计时,你要做好准备。”
“韩唐氏今生功德会折成阴寿在阴间享福,但是她孙子如今才六岁多,恐怕会因此迟滞人间不肯进入轮回,你可有想好对策?”
乔时这是也抬头望向韩久久这边,薄唇开启,道:“唐婆婆一去,小家俊的直系亲属就都不在了,要不,由我出面收养,乔家多养一个人还是养得起的。”
从小山村出身的孤儿一跃成为京城乔家的养子,韩家俊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然而,韩久久轻轻摇头,点着下巴思忖道:“小家俊的天资不错,学什么都快,当初在遇见四小的山谷里还与我留下了一份因果,我想收他为徒——我的小庙其实还差个庙祝什么的……”
她轻笑,颇有些不正经的说道,但神情却是无比认真,
“嘛~”她挠了挠发梢,道:“其实,韩家村的旅游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就算是村中出钱供养也不是什么难事,总之不会让他无所依凭的,我们到时候听听他自己的意见吧,毕竟是个小小男子汉。”
轻轻的吐了口气,便定下了作为任务的结局,无有多少伤感——或者是能够看见归途,神明对于死亡便没有多少敬畏,那不过是生命必经的一个中转罢了,轻巧得能够在饭桌上定下结论。
乔时点点头,也不多言语,不说前半生经历过多少生死,如今他也在逐渐融入一个神明应有的世界观,自然而然的将目光从死亡本身转到善后身上。
“能够凭肉眼直接看见妖精,足可见无论是天资还是心性都是上等。”乔时说,肯定了韩久久的想法:“他会是一个好弟子的。”
韩久久笑,酒足饭饱之后,带着乔时还有变化了死活要跟来的斗战及凑热闹的四小,一起到了昨天她换豆腐的地方,当然,手中依旧提了个装满豆子的藤篮。
离下午还早,唐婆婆的豆腐摊还没有摆出来,从稀疏的篱笆望进去,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正在辛苦的推着石磨。
“婆婆,我今天又来换豆腐了!”
韩久久熟门熟路的推门进去,看着那笑呵呵擦手迎上来的老人,赶忙扶了过去:“小心,我自己过去!”
“呵呵呵,小韩老师啊,昨天那么多豆腐都吃完啦?哎哟,我都说了别拿豆子过来了,我家还能缺了你几块豆腐啊!”
老人家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灵得很,韩久久都没把篮子往她面前送,只是示意小家俊赶紧过来拿,不料还是被她那双“神耳”捕捉到了蛛丝马迹。
韩久久只得道:“阿婆,我可是家俊的老师,难道要教他吃白食吗?!就是几斤豆子,也就是在您手里能做成那样的豆腐,在我家屯着也是屯着,到时候别被虫咬了。”
说着,又看向那吐着微黄色豆浆的石磨,那是那种很传统的手推磨,有一个长长的用以省力的杠杆连着,主体是上下两块相互磨合刻有斜条纹路的圆石,上方专门留有一个孔洞供豆子进入两层中间,推动磨盘上的杠杆,一边放豆子一边加水,豆子被水润滑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细腻而均匀的豆浆沿着石沿出口汩汩而下,流进一个垫着白布的木桶中。
刚才在墙外头就已经看见了,婆婆推着杠杆,小家俊举着勺子负责加水加豆,在滚滚的石磨声中,配合得无比默契。
“今天的豆子都还没磨好呢,人越老越没用,小韩啊,要不你现玩去,回头我让家俊把豆腐给你们送去。”
老阿婆捶了捶腰,笑吟吟的建议道。
“没事,阿婆你歇着吧,我们帮你磨吧,今天有免费劳动力!”
韩久久不容置疑的拉着面露疲惫的老阿婆在旁边坐下,拿钱乔时不用吩咐,就已经自动自觉地接过了推杆,开始跟小家伙搭档磨豆浆——
“婆婆啊,我今天是有点事想问问……”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今天又是体检又是各种交表开会的,终于把开学的各种破事跑完(大概……),心好累,今天似乎又有点晚,不过没关系,长夜明天没课,三更万字送上,补一补前段不断断更的遗憾~~~~
话说长夜也是会加更的人呢!o(n_n)o
多多留言支持哦,毕竟已经到了快结局的时候了~让长夜看看一路陪我走过来的小天使在哪里~~~~
第89章 奶奶的温柔(捉虫)
磨盘上类似与“t”形的杠杆具有省力的作用,带动磨杆,足以让一个差不多九十岁的老太太能支持推动一个直径大约六七十厘米的磨盘所需要的力气,尽管依旧避免不了疲惫,但已经是唐婆婆支撑起这个家庭半辈子的助力。
磨盘在乔时的手下更是显得微不足道,飞快运行的转速让小家俊放豆子的速度都差点跟不上了,连声喊着“慢点慢点,我跟不上了!”
其实磨豆腐还有着各种讲究,推磨的速度快了慢了都会影响口感,唐婆婆做的更是故老相传的古法豆腐,不像市场上那种怎么颠簸都不会碎的品种,这种韩久久家乡特有的手工豆腐鲜嫩得无法想象,捧拿都得轻手轻脚,稍不留神就能碎成好几瓣。
但也正是因为成型不易,这种豆腐向来不为那些大酒店的厨师所喜,因为它不能任由人们心意切块塑型,除了做汤之外基本端不上台面,所以一般只流行在不注重食物外表的农村地区,凭借其爽滑鲜嫩的口感牢牢统治了豆腐市场几百年,至韩久久重生的那会都还没有改变。
而唐婆婆,就是十里八村做豆腐做得最好的,她的豆腐小摊就摆在家门口,下午两三点才开始卖,一天就卖一锅,不到四点就会被旁边几个村子的购买力抢购一空。
其它做豆腐的要不是远远离开唐婆婆的市场辐射范围,就是老老实实避开她摆摊子的时间,这在十里八村几乎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了。
也因此,唐婆婆才能以一己之力将无父无母的小家俊拉扯到这么大——
“婆婆,你有想过……以后您不在了,小家俊怎么办吗?”
跟着唐婆婆东拉西扯了半天,韩久久忽然话音一转,问道。
“嗯……”
唐婆婆似乎很是淡定的接过了这个话题,砸砸风干了的橘皮似的嘴巴,目光“看”向那一大一小声音传来的方向,浑浊的白膜似乎也无法阻挡她目睹她小孙子指点江山的意气模样——
“慢点慢点,我奶奶说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小家伙手速跟不上后满是气恼的模样。
乔时:“哦。”
慢慢放缓了推动的速度。
小家伙:“我放豆子的时候你要把稍稍停一下,不然会把豆子洒出去的,哎,看着点桶,别让豆浆漫过白布外边去了!”
乔时闻言轻轻捏了捏桶边的四个布角,确保它们不会被豆浆从磨盘上流下来的力度卷到一起。
小家伙:“唉呀,没水了!”
乔时:“我去提……”
“要井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