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母妃临终时对艾伯特说的话。
四岁的艾伯特目睹母妃遭人陷害而死,下定决心苦学剑术,藉着练武来保护自己。他知道,他只能靠自身的力量在白金汉宫里生存,坏脾气与冷酷于是成为第一道防线,藉由傲气与自负来巩固权位。心中明白,不先对别人残忍,自己恐怕就会像母妃那样,变成王室残酷斗争下的牺牲品。
失去母亲让艾伯特的价值观起了变化,维多利亚女王觉察到异状,偶尔会拨出时间陪伴这个小孙子,说说她年轻时的各种事蹟,诸如收到过多少爱慕者献上的珍贵礼物、珠宝,还有丰富多彩的情史。
艾伯特的孩童时期约有三分之一是在维多利亚女王身边度过的,因此深得她的信任。十二岁那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钦点为继位者,并允诺将于他十八岁成人典礼时,由教皇加冕,传下大英帝国统治者之位。
女王的决定很快便传入大王子乔治耳中。身为长兄,又具备统领能力,他却没能得到应有的权位,内心相当不服。加上他从小就与艾伯特互看不顺眼,两人不合已是不争的事实。要不是有二王子约翰居中调解,白金汉宫很可能会发生兄弟阋墙的血腥事件。
在白金汉宫,约翰王子的形象总是与「善意」画上等号。他并没有太大的功绩,也没有比其他兄弟突出的能力,民间却从未出现反对他继位的声浪,究其原因,在于约翰的母亲乃是贫穷平民出身,和乔治、艾伯特的母亲不同,自幼被卖作奴隶,辗转来到白金汉宫帮佣,后来怀上约翰。她始终未能得到名分,但约翰享有的王子待遇与地位,和乔治、艾伯特齐平。
当然,偶尔会有批评约翰的贵族血统不纯的言论,但他没有因此变得偏激,或者消沉堕落。不仅如此,他与艾伯特的感情还相当好,他的母亲也经常主动照顾失去了母亲的艾伯特。
约翰王子从小就像个成熟的大人,没有一般孩子的任性。或许他很早就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一个地位不稳的「不纯正」王子,所以他在公众场合的表现总是三位王子中最稳重、最优秀的。那双带着一点神秘感的凤眼好像能看懂人心,一言一行都恰到好处,从不逾矩。听闻维多利亚女王钦点艾伯特继位,他立即允诺将来会尽心辅佐艾伯特,一同带领大英帝国走向璀灿辉煌的未来。
除了维多利亚女王,约翰是艾伯特唯一能够倾吐心事的人──多年来,艾伯特一直是这么看待约翰。
「艾伯特,我们发誓,永远不敌视彼此,不抢彼此的女人,也不欺骗彼此,好吗?」
约翰和他许下了这个誓言,他将这句话深深地刻记在心。假使有一天自己必须与全世界的人为敌,约翰绝对会被第一个屏除在外。手中的长剑永远不会指向约翰,因为他们是如此的要好,在充满险恶斗争的白金汉宫里互相扶持。
当时明明许下了誓言,为何今日约翰要背叛?
告别罗曼红茶店,艾伯特回想着往事,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些年来,约翰一直挂着假面具和自己交好?
打住思绪,他勒紧缰绳,快马加鞭地驾着马车冲向白金汉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