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以为自己坚韧而顽强,再恐惧也不会像五六岁时那样没用。
这一回头,却在别人的眼中看到了真相——也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没用小孩。
跟楼下四处流窜的流浪猫狗,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和野猫野狗不同的是,他还妄图侵占养父母亲生子女的位置——他其实并不介意去申请什么残疾证明,对于再次被遗弃的恐惧,让他“放得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又是一次长时间的昏迷,这一次醒来,除了养父母,还多了邻居一家。
小小的女孩被她温热的母亲搂在怀里,大眼睛牢牢地盯着他,她的父亲,便斯文礼貌地站在她们身后。
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家的模样。
江俨然最看不得的就是这样完美的家庭,挨得近了,觉得心脏都要被烫到。
偏偏,女孩却不肯放过他。
不但当着大人的面,哭哭啼啼地道歉,还开始频繁地来找他。
有时是规规矩矩地敲门,有时则干脆在楼下扯着嗓子喊,用灌满了水的气球砸他的窗户。
“我会保护你一辈子的!”
“贝贝妹妹,你下来跟我们一起玩呀!”
人最怕的就是日复一日,洗脑一般的被灌输一种观念。
女孩即便幼小,行动力却强悍到可怕的地步。
江俨然初时,不过是为了养父看到他终于有了玩伴时眼中的那点欣慰,渐渐地却成了习惯。
“保护”这个词,杨曦同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任何一个孩子敢跟江俨然大声说话,必然要成为她□□的对象。
“柔弱的贝贝妹妹”,是“风太大就可能被刮跑”的类型,怎么能这么粗暴对待呢?
万一晕倒了,万一再次生病,万一醒不过来了,怎么办?
江俨然自己都记不清,是在哪一次听闻这些幼稚又可笑的话语时,当真了的。
当真了,那自然也就“放不下了”。
那时候的他,还不知岁月的可怕。
不知道一次看似短暂的分离,能给还在记事初期的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
正如他6岁离开亲生父母之后,连他们的面貌都记忆模糊。
搬离暂时安置房的杨曦同,飞鸟一样回了林子里,很快就被各种新鲜事物包围。
“贝贝妹妹”,自然也成了天边流云一样,挂在嘴边,却随风不断移动,最后消失不见的存在。
车子行驶出医院,道旁全都是绿意盎然的树木。
江俨然木然地开着车子,单手拨出电话,等了好一会儿,对方才接通。
“是刘姐吧,我是江俨然,”他礼貌地打着照顾,“咱们医院,最近还需要新的义工吗?”
“需要呀,”刘姐是个特别热心的胖乎乎女人,听到“江俨然”三个字就笑了,“你最近又想给姐介绍谁呀?”
“我爸,”江俨然面不改色的撒谎,“还有他的一个老同学,学校老师——你们最近不是要去特殊儿童学校么,我想着,他们那辈的人多去去,能给孩子多带些资源。”
他的声音缓慢而认真,一字一字,都是斟酌多次的。
唯一不靠谱的,大约就是当事人还不知道,自己被安排了这件事。
临时要挂电话了,江俨然又加了一句:“还有一个人也要报名,叫杨曦同……”他停顿了一下,视线余光瞥过车窗外的梧桐树,“是个幼儿园老师。”
也是在这样梧桐树铺天盖地绿起来的时候,他平生第一次写信,第一次背着书包,主动去别的学校找人。
满口“我会保护你一辈子”的小混蛋,却连头也没回地抱着球在他面前狂奔了过去。
满脸笑容,满心欢喜,全冲着身边的新朋友。
一次回头,一个眼神,都不曾给他。
第19章 同向春风
虽然江家父子一口一个自己不适合出院,杨曦同还是认认真真跟前来查房的黄主任开口咨询。
黄主任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镜,仔细查看了之后,老老实实道:“再养个几天吧,等炎症消下去。”
杨曦同瞬间产生了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愧疚感。
吃过午饭,李小佳带着霍琦和几个孩子来看她,活似一只大母鸡带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崽。
杨曦同虽然欣慰,但也无不抱怨:“你带他们来干嘛?我这儿躺着呢。”
李小佳哈哈大笑,“不能让你忘记咱们幼儿园的氛围嘛,怎么样,天天近水楼台,有没有捞捞月亮?”
杨曦同一脸茫然。
李小佳叹气,狠狠地戳了下她脑门:“那小帅哥医生呀,拿下没有?”
“拿……拿下他?”杨曦同语气微妙,“我为什么要拿下他,他有什么值得我去拿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