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黄月英与父亲黄承彦谈过话之后,想要亲自见一见诸葛亮,假如真的合她的心意,她就会告知对方自己的身份。于是黄月英在月色下,抱着酆公珠送给她的古琴,到诸葛亮住的茅草屋附近弹琴。
黄月英弹奏的曲子叫做《幽蓝》,相传是孔子所作。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借着表现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抒发自己的君子立世之道: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修德立道,不以穷困而改节。
此时,诸葛亮正在茅屋中看书,听闻如此美妙的古琴声,他不由自主随着琴声唱了起来,唱的他自己所做的《粱甫吟》。在《粱甫吟》中,也表达了诸葛亮的为士之道:士惟淡泊可以免祸,亦惟淡泊可以全节。
二人琴声与歌声和鸣,一个琴声哀而不伤、宁静致远;一个歌声深沉动听、淡泊于世。谁也没有想到,在他们还未见面之前,就与对方惺惺相惜,引为知己了。
诸葛亮来到茅草屋外,向屋后的小山坡走去,就见月光下坐着一个抚琴的少女,少女身姿曼妙,背光而坐,让他看不清相貌。
此时,诸葛亮在看着黄月英,黄月英也在观察诸葛亮。见他身高八尺、英俊非凡,与父亲说的并无二致。
诸葛亮还想向前移步,被黄月英打断:“先生留步,小女待字闺中,不宜与外男过多牵扯。”
诸葛亮这时候才惊觉自己的鲁莽,连忙退后两步,作揖道歉。之后,诸葛亮问道:“不知小姐是哪家的女儿?”
黄月英声音婉转动听:“我乃黄氏之女。”她说完,也不等诸葛亮有任何的反应,抱着古琴离开了。
这一场戏对于表演来说其实没什么难度,最多有点尴尬。现场,许梦意弹琴和贺朝唱歌都是真弹真唱的。毕竟真实地演出来,会比假弹假唱在细节方面表现得更完美。
只不过这真弹真唱……贺朝真唱还好一点,他将《粱甫吟》的词套在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调子上,唱出来还是别有一番韵味的。但许梦意的真弹——就很难评了!她在那段假期中照着《幽蓝》的视频逐帧练习了弹这首曲子的手势,拍的时候,手势精准、完美,就连古琴老师都找不出毛病来。但不知道为什么,手势正确,弹出来的琴声,比许梦意的歌声还让人难以忍受。这好在搭戏的演员信念感足够强,不然的话,分分钟笑晕在现场。
陈导已经想好了,这样的天籁之音不能他们剧组的人自己独享,在剧播出之后,这一段花絮他是肯定要放出来的!
贺朝跟许梦意的第一场戏配合的不错,为两个人接下来将近三个月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开端!两个人的对手戏非常多,占了所有戏份的三分之一。
因为这部剧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所以导演是按照时间顺序拍的,人物的妆容还比较好去塑造,但是人物角色的心态和状态是很难改变的。所以陈导采用了比较保险的拍摄方式。
在剧中,许梦意饰演的黄月英最开始是一个刚刚及笄的少女,外出游历拜师,心态是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后来她与诸葛亮心心相许,辅助夫君匡扶汉室,心态又是骄傲自豪、踌躇满志的;到了她为诸葛亮生儿育女,从一个事业型女性转变为一个家庭型女性,她是柔软又迷茫的;到最后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黄月英是痛苦但隐忍的。失去了诸葛亮,黄月英并非只有丧夫之痛,她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懂她、最欣赏她、最信任她的灵魂伴侣。于是,在诸葛亮离世不久之后,黄月英也与世长辞了。
期间,贺朝虽然从来没有主动夸过许梦意,但对她至少没有一开始的冷脸讽刺了。虽然许梦意的演技在他眼中还是刚刚及格的程度,但她对剧本认真的态度、投入的心血,已经让贺朝刮目相看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