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济民作了几处改动,主要是对原稿进行升华润色:
开头一段,他增加了“尽管我们筹建的国学馆项目在功能、定位等方面同梵宫很不相同,但其规划、施工及建后运营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仍很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在第一部分“灵山梵宫总体情况”中,他增加了“在梵宫筹建过程中,确定了精品之作、传世之作的目标定位”一句。
第二部分“梵宫对国学馆筹建工作的启示”里,他增加了“国学馆项目有条件、有责任全面超越梵宫,成为集国学之大成的标志性建筑和精品工程”一句。
重新打印出来之后,按尚济民要求,不用红头,直接送给分管副总理。
红头是比较正式的公文,有单位对单位、公事公办的意味。白头则是下级给上级的汇报,有运作时间短、个人对个人、急事快办、彼此很信任的意味。
果然,副总理当天就批了:“报请总理批示。已商济民同志,可以借鉴其可取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理念,但一定要把握国学馆项目的功能定位”。
四天后,总理批示:“要坚持面向国学研究者、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方针和高雅、朴实、节俭、美观的原则,为国学研究、推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个批示内容被简称为“两个面向、八字原则”,成为国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
总理的批示,确实使筹建工作有了明确方向和增加了政治推力。
第一件事,是在新版《项目建议书》里,把这段话印在扉页,并作为项目指导思想,加以贯彻落实。(未完待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