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将榻打扫干净后,请卫鞅入座,他和嬴稷则跪坐在卫鞅的对面。
嬴稷似乎是因为方才扫榻的过程中表现不佳,急于挽回颜面,便抢先开口道:“稷听闻先生有大才,还请先生将强秦之策说与君上和稷听。”
他嘴上说着请,但语气强势,不知不觉间就带了几分命令的口吻,显然是常年身居上位。
且他能抢在秦君之前开口,秦君非但没有斥责他,还对他的行为颇为纵容……
卫鞅默默将这些细节记在了心中。
虽说嬴渠梁突然将卫鞅召唤过来,打了卫鞅一个措手不及,好在卫鞅早早便构思过见到秦君之后该给出何种说辞。
卫鞅犹豫了一瞬,率先向嬴渠梁和嬴稷二人提出了帝道治国。
帝道治国,自炎帝而始,并在尧舜之时发扬光大。
卫鞅一面向嬴渠梁和嬴稷描述着尧舜二帝在位时的盛况,一面观察着二人的脸色。
只见嬴稷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不像是在与他谈论治国之道,倒像是……在看着什么稀罕的物事?
卫鞅并不知道,在后世,嬴稷的这种行为,就是围观名场面时典型的反应。
不“嗑瓜子看戏”,都算是嬴稷对“商鞅”的尊重了。
一旁的嬴渠梁则神色平静地听完了这番话,而后道:“上回先生已经提过这个观点了,在寡人看来,帝道治国虽好,却不符合我秦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敢问先生可还有别的法子治国?”
“既然秦公看不上帝道治国,何不采用王道治国?”卫鞅道:“秦穆公时,百里奚便劝说穆公仁施王道,最终让秦国‘八戎来服’。”
“鞅在《求贤令》中,见秦公说,欲恢复秦穆公时的霸业。既如此,何不重拾王道,以王道治国?”
嬴渠梁认真地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穆公时的光景与如今已经大不相同了。当今之世,争端愈发激烈,王道治国无法让我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敢问先生,可还有别的法子强秦?”
因为嬴稷的现身说法,嬴渠梁对卫鞅报以厚望。他绝不相信,卫鞅仅止于此。
毕竟,卫鞅的学说,不仅让秦国变得强大了起来,还让秦国成为了后世最为强大的国家。
卫鞅见嬴渠梁一副笃定他肚子里还有货的样子,不由有些纳闷儿。
不过,他没有在嬴渠梁和嬴稷的面前卖关子:“既然这‘王道’,秦公也看不上,那么,便只有用‘霸道’治国。”
嬴渠梁一听,便来了兴致:“何谓‘霸道’?”
“制霸天下之道,便是霸道。李悝变法强魏,行的是霸道,吴起变法强楚,行的是霸道,邹忌变法强齐,行的也是霸道!”
“鞅这里有‘治秦九论’呈予秦王。一曰‘田论’,二曰‘赋税论’,三曰‘农爵论’,四曰‘军功论’,五曰‘郡县论’,六曰‘连坐论’,七曰‘度衡量论’,八曰‘官制论’,九曰‘齐俗论’1……”
卫鞅在提出“治秦九论”之后,又详细为嬴渠梁分析起魏国、楚国和齐国变法的成败,这些理论又有什么作用。
所谓“田论”,便是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化,以此来提高黔首们劳作的积极性。
“赋税论”便是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摒弃过时的赋税制度,换成更符合当下国情的赋税制度。
“农爵论”是卫鞅为了激励黔首种田,提出的策论,种田种得好的,有办法提高地里粮食产量的,可以得到爵位。“军功论”同理,在战场上以人头来计算军功,以军功换取爵位。
这两论,都给底层黔首留了向上攀爬的道路。
想要打破原有的阶层,跻身到上一层?那就努力种田、拼命打仗吧!
“郡县论”则是废黜老氏族的封地,将老氏族的封地设置郡县两级官府,归秦君管理。
如此一来,秦君便能将大权重新揽在手中,并对国内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调配。
在卫鞅看来,想要落实这一条,难度相当高。既得利者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利益,他们会拼命阻挠变法。
正因如此,楚国变法才会迎来老氏族们的疯狂反扑,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想要让国家真正强盛起来,这么做又是必须的。国家不需要同时出现多个声音,所有人只需要听来自国君的命令即可。
楚国变法失败了,秦国变法未必会失败。
卫鞅这次回来时,便注意到,原本在秦国朝堂上身居高位的一些老氏族,已经被赶出了秦国朝堂,这也让他对于在秦国变法一事更有信心。
……
嬴渠梁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与卫鞅促膝长谈三日三夜。
在听了这番言论之后,他总算明白,为何秦用“商君”变法,未来能够一跃成为最强之国!
这些策论,对于如今的秦国来说,都是相当实用的治国之道。
正当嬴渠梁想继续跟卫鞅讨论下去时,一旁的大孙子嬴稷却突然开始扫起了他的兴。
“大父,天色已晚,你需要按时休息,想必先生说了这么大半日功夫也累了。不如,等明日,你们再继续谈吧!”
嬴稷看着他家大父工作起来那不要命的劲,便明白为何他家大父在完成变法之后,来不及东出函谷争霸天下,人就没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