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不想向魏国索要更多的城池,可即使要得到,也得能够接得住才行。
秦国现在变法刚刚起步,据山而守,已是极限。
与其向魏国索要过多的土地,倒不如向魏国多要一些资源,用来发展秦国。
不过,这批粮食、布匹和盐铁,对于魏国来说,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即使是魏王,也得掏空国家的仓库,才能把这批物资给凑出来。
多亏嬴政攻下了大梁城,嬴渠梁才能这样跟魏惠王漫天要价。
如果魏惠王答应了嬴渠梁的要求,至少今年,他是没底气再发动什么对外战争了,即使是明年也够呛。
嬴政将谈判的底线交由嬴渠梁来决定,是一项十分明智的选择。唯有嬴渠梁最清楚,现在的秦国最需要什么,魏国能够承受的极限又在哪里。
在写完这封国书后,嬴渠梁颇为兴奋地对嬴稷道:“待崤山屏障一到手,我秦国便不必再跟魏国死磕。我们可以据山而守,好好发展壮大自身。等时机成熟了,将巴蜀之地一并拿下,我秦国东出争霸便再无后顾之忧。”
在与嬴稷和白起等人的交谈中,嬴渠梁也意识到了巴蜀之地对秦国的重要性。
巴蜀之地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有盐池,又可作为秦国的粮仓,将这两处拿下,秦国便可尽得巴蜀的人力、物力。
在嬴稷的世界中,巴蜀两国皆是秦惠文王时期纳入秦国版图的。
巴国与蜀国互为仇敌,巴国被蜀国击败后,曾向秦国求援。
对于攻打蜀国一事,嬴驷十分心动,却又担心蜀道难行,秦国一旦陷入巴蜀之争中,恐怕会被周边的国家趁虚而入。
张仪看出了嬴驷的顾虑,刚好,他个人也有类似的想法,于是,他主张应该率先攻打韩国。
司马错却认为,秦国攻打蜀国,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一旦成功却能得到蜀国的资源,秦国要是攻打韩国,很可能引得其他国家合纵攻秦,到时候,秦国便是劳而无功。
最终,嬴驷采纳了司马错的谏言,命令司马错、张仪等人攻打蜀国,并在灭蜀之后,顺带着将巴国也拿下了。
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十分明智的抉择。
巴蜀之地因盐池和良田而成为富庶之国,秦国将巴国和蜀国一口气吞下后,得到了巴国和蜀国的全部资源,秦国因此而变得更加富庶,粮食产量也急剧上升。
后来,秦武王嬴荡与秦昭襄王嬴稷能够指哪儿打哪儿,也是因为他们有了足够的底气。
嬴稷一听嬴渠梁说要攻打巴国和蜀国,顿时就来了劲儿:“待大父要出兵那一日,如果稷还在这里,这攻打巴蜀之地的事,定要算稷一份!”
“攻打巴国和蜀国之事,还是稍后再考虑吧。”嬴渠梁道:“现在,你要考虑的,是好好给政儿写一封家书。”
一谈到这个话题,嬴稷立时就变得兴致缺缺。
他膝下儿子不多,孙子却不少,他还从来没给他膝下哪个儿孙写过家书呢!
一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后辈,也配让他花心思?
嬴渠梁见状,一个眼神扫了过去:“驷儿都在寡人的要求下,给政儿写了一份家书,你不会还比不过驷儿吧?”
嬴稷:“……”
拿他同他年仅四岁的阿父比?
嬴稷:“……知道了,稷会写的。”
这时,远在大梁城的嬴政还不知道,他被自家未曾谋面的曾大父给嫌弃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嬴稷,入不得他眼的人,他都挺嫌弃的。在这方面,即使是他的儿孙,他也一视同仁。
当嬴政拆开来自秦国的信件时,看到的,就是一份厚厚的国书,一份厚厚的家书,以及两份薄薄的家书。
嬴政率先将国书打开看了,在明确了老祖宗秦孝公那边的态度后,他将底下得用的臣子们都召唤了过来,将这封国书交给那些大臣们挨个儿传阅。
王贲一看到嬴渠梁的要求,顿时松了口气。
还好孝公提出的要求不像嬴政提出的要求那般严苛。如果是按照孝公的要求来,他们未必不能跟魏国达成共识。
王贲心中在想什么,几乎都写在脸上。
没多久,嬴政犀利的目光就扫了过来:“王卿可是觉得,寡人先前的要求太过分了?”
“不过分。王上攻占了魏都大梁城,又俘虏了魏国宗室,王上提出要将魏国纳入到我秦国版图之中,是应该的……”
只是,魏国上下宁愿鱼死网破,也接受不了从第一强国到亡国的落差。
要是秦魏双方都不肯让步,最后只能便宜了齐国。
想到这里,王贲恳切地对嬴政道:“孝公考虑得很是周全,还请王上三思!”
嬴政眸中闪过一抹幽光,他尚未开口,他身旁的赵高就笑着道:“王将军多虑了,王上运筹帷幄,在做事之前,自然将一切都考虑好了。王上先前让王将军去劝降魏王,难道还真是指望魏王此刻就心甘情愿地投降么?”
严格来说,赵高只是秦王身边的近侍,秦王与身边大臣的交谈,是轮不到他插话的。
但王贲见嬴政并未阻止赵高,便只当这赵高是在传达秦王的意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