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可真累啊。
她承担了这个年纪的女大学生不该承担的重担,最开始走上朝堂时颇为惴惴,总觉得自己是赶鸭子上架,只能安慰自己“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起码自己不像某任美国总统一样是个疯子。
虽然不懂治国,但是历史课本和政治课本耳提面命的那几句“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还有自己奉为圭臬的“何以解忧唯有暴富”,都汇成一句话——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比如现在,她就想在北境开放互市,和毗邻的燕趾国做生意。
此言一出,朝臣们齐声反对,细数两国交恶的历史,指责她数典忘祖,“怎么能和一群蛮不讲理的强盗做生意呢?”
黄了了不理解,对于交恶的邻邦,多挣点他们的钱搞个贸易顺差不是更好吗?
她搬出了课本上那一句经典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并承诺从外贸利润中拨一部分作为大臣们的年终奖金,朝臣们一愣,全都哑口无言。
下了朝后的大臣们一合计,终于意识到这是皇帝画下的大饼,于是反对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来,简直都要将黄了了淹没了。
当皇帝难,当个明君更难,更何况大佑王朝世家林立,各大门阀彼此通婚,积年累月下来势力盘根错节,朝堂上同气连枝,有时候连皇帝也不得不退让。
难怪清朝会设立军机处,哪个皇帝不想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啊?
黄了了搜肠刮肚,仔细回忆自己知道的那点有限的政治手腕——幸好各种课外书看得多,没吃过猪肉,猪跑见识得可不少。
首先,朝堂上的自己人得多一点,才不会在提出政见时,听取反对声一片——有些大臣纯粹是跟风,为了反对而反对,显得自己在认真上班没有摸鱼,其实真正问起来,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反对。
这一点黄了了觉得很好解决——自己刚经历完没多久的高考,不就是让阶层流动起来的最好方式吗?
就是……考试的科目得改动下。
至于设立哪些科目,黄了了又犯了难,自己知道的真是太少了,急需有个人商量商量。
商量的人选在黄了了心中几经变动,很快确定了下来——桂鹤鸣。
毕竟花神严选,本领和忠心都没话说。
“给朕备马!”黄了了先遣了个小黄门给桂鹤鸣下拜帖,说明自己稍后就到,然后想了想,觉得不能空手上门,又吩咐御膳房送来一些新鲜瓜果蔬菜鱼肉,嘱侍卫固定在马鞍上,一人一马,朝桂鹤鸣隐居的象山疾驰而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