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瑶大恸,终于痛哭。
齐国百万大军又如何,怎敌得过她三千年的妖法。可是她什么都没做,她眼睁睁看着小殿下焦虑难安,看着她辗转反侧,看着她废寝忘食地与大臣排布兵防,看着她为魏军大败而一次次偷偷落泪,她什么都没做。
她怕涉入凡间太过,天道谴责,她怕毁了三千年修行,毁于一旦,便只一次次劝说自己,只等魏亡,她便可与殿下相守。却从未想过,魏亡了,殿下又怎会一走了之。
殿下一向怕疼,上个药都能疼得哭泣,不知那烈火焚身,她是何等无助。
君瑶找不到汉王了,九州四方都叫她踏遍,始终不见汉王。汉王仿佛魂飞魄散了一般,再无分毫踪迹。
君瑶想到魂飞魄散四字,便不敢深想。她一面继续找寻,一面开始想旁的法子。有一日,途经一处深山,听一狐狸精说起,当年山魂自不周山下抢得一件可逆天改命的宝物,研究数十年,竟让他找出了宝物的用法。
君瑶一听逆天改命四字,当即便往山魂洞府去。
到得山魂处,本以为难免一场打斗,不想山魂却是将那宝物奉出。
整个妖界都知桃花妖君瑶发了疯般找寻一凡人魂魄,入了情劫的精怪不少,如她这般走火入魔的却少见,往昔的温雅与镇定都丢了干净,修炼更是不知忘到哪处,中了魔怔一般地找一个兴许早已被其他妖怪吞食的魂魄。
宝物是一面镜子。
山魂知自己打不过她,干脆给了她,还颇为幸灾乐祸道:“这宝物,唯有天劫之时的天雷暴击,方能开启。开启后可逆转时光五十年。”
数千年修炼,便为成仙,好不容易等来天劫,谁舍得逆转时光五十年,何况区区五十年,于诸位活了千年的大妖而言,又算得上什么。
君瑶一言不发,接过宝物便飞身而去。
她返回广平寺,重新修炼。幸而她本就与成仙不远,心中还能存一个念想。
广平寺中的主持换了一个,原先那位早已圆寂,新主持便是曾经那小沙弥慧称。慧称已是受人敬仰的大师,自不是幼年时叫师兄一骗,就哭泣的模样。
他见幼年时不见的那棵桃树回来了,也不惊讶,而是叮嘱了寺中小辈,无事不许往园中嬉闹。
君瑶不由想起汉王。当年殿下,便是托慧称几人,好生照料她。
想一人时,最怕的,便是触不及防遇见与她相关的事。君瑶难以自抑,想起汉王曾心心念念地要回洛阳,便又去了一趟洛阳。
洛阳已恢复了繁华,只是不再是都城了。大魏时的皇宫仍在,然而破旧不堪,无人理会。君瑶来此不知多少回了,她走入宫中,宫中虽衰败,太液池畔的桃树却长势甚好,正值花期,桃花灼灼绽放,使人流连忘返。
君瑶想起汉王曾与她说过,这几株桃树是她幼年时最爱,便驻足湖畔,静静地看,心中又想。倘若千年前,她不曾上那座山,而是到了这湖畔,扎根下来。千年来,万物变换,朝代更迭,她就在此处,历经一年又一年,终有一日,一个皇帝在此建了宫殿,又有一个皇帝,建立了一个叫大魏的朝代,某年春日,一名玉雪可爱的小皇子来到池畔,看她甚美,便流连忘返,观赏许久。
她每年春日都来。长大之后,她又会与旁人说,太液池畔那株桃树,是她幼年时最爱。
君瑶正想得入神,一缕鬼魂飘近,君瑶抬眸,见到那鬼魂容貌,倒是意外,与她微微颔首道:“濮阳大长公主。”
濮阳死后,执念难消,留在人间,目睹兄弟阋墙,目睹汉王称帝,更是目睹齐军来犯,大魏灭亡。
濮阳见她识得她,颇为惊讶,问道:“不知尊驾何人?”
君瑶回道:“汉王故人。”
濮阳一笑,大约是魂魄的原因,她的笑意十分缥缈:“原来是八郎故人。”
君瑶本非健谈之人,见有人来,便要走,走出两步,她又想起这是汉王最挂念的大长公主,便停住了脚步。
“大魏灭亡已久,大长公主何以逗留人间,不去投胎?”
濮阳道:“执念未消。”她当年一封手书送入赵地,与赵王起兵大义,为的是,诸王迟早要反,萧德文保不住帝位,不如让继位之君名正言顺,借以使大魏江山稳固。不想后来,竟使大魏灭亡。
纵然没有她那一封手书,诸王还是会反,卫秀还是会设计诸王自相残杀。然而濮阳始终不能释怀。
君瑶略一思忖,又道:“我可助你重新来过。”
濮阳大惊,忙洗耳恭听。
“不过你死后的记忆怕是不能留存。”
濮阳一笑,弯身下拜:“生前最后一幕,足以使我警醒。若能重新来过,濮阳结草衔环,报尊驾大恩。”
君瑶闻言,便将她的魂魄收入袖中,返回广平寺。
又过十年,君瑶修得正果,天劫降下当日,她祭出宝物,果然天地变色,时光逆转。
五十年前,濮阳十七岁,汉王还是个孩童。
逆转时光之时,君瑶受了伤,潜入宫中将濮阳魂魄附到她自己的身上,便去了广平寺休养。
又是一年春日,汉王殿下来到广平寺中,她在寺中闲逛,忽见寺后一片桃花林。林中那株从不绽放的桃树,缓缓绽放,满树桃花,淡雅秀丽,是世间最美的景象。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请叫我粗长树。
☆、第九十二章
八百年时光, 匆匆而过, 王侯将相如过眼云烟、水中浮萍, 转头成空, 千年的大妖犹在人间苦苦寻觅。
君瑶徘徊凡间,一世一世找寻汉王的转世。天下之大, 人海茫茫,要寻一个故人, 谈何容易。她找到汉王, 有时是一白发苍苍的老妪, 有时又是待字闺中的少女,还有时候, 她已出嫁做人妇, 不论她成了什么模样,君瑶一世一世地伴着她,陪她老去, 为她料理身后事,又再踏上路途, 重头来过, 去寻汉王的下一世。
她生生世世的追随, 就为了当初西山木屋中,静坐在窗下,转头来唤她一声“阿瑶”的小东西。
这日君瑶来到太乙山下的一处小村落。
她于五十年前夺得一仙器,可于魂魄之中留记号,并可以神识感知这记号在何方。
君瑶得此至宝, 在汉王魂魄的手心留了一朵小小的桃花做记号。今日正是感知到这桃花在此村落中,方急忙赶来。
村落不大,稀稀疏疏的几户人家,多是陈旧的茅屋。君瑶走在泥路上,暗自以神识感知着汉王具体所在。
她有些急切,又恐太过着急,神识感知得不清晰,走过了,回头再寻,反要多费上一刻,便十分警醒,将精力全数关注于神识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