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发出灵魂疑问。
这上面单是一项成就拿出来就已经是不凡了,谁知道竟然有人全部拥有,况且她才多大?刚刚进大学而已!
这里面的提到的机构哪一个不吓人,加入作协就不说了,她的家乡省市县各级领导、教育部、宣传部和外交部的领导,竟然都对她十分关注且赞不绝口。
甚至她还是烈士后代,一直以来为多个组织机构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在各个领域,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影响,且全部都行之有效,领导怎么会不关注她?
他们看了就只有一个想法,这位小同志,实在是又红又专,太适合进组织内了。
而这样一个在各方面都天才的人物,将来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人物,谭惟伦这种人竟然想把她带走?
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会不会是他们已经了解了苏葵同志取得的成就,这并不是什么倾慕行为,而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
“他们或许就是想要将这样的人才提前带走,许以高官厚禄,以后为他们效力。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如果是这样的话,除了苏葵同志,他们会不会还有其他目标?”
几人脸色沉重,这样说来,性质就不一样了。
谭惟伦当然是万万没想到在他看来仅仅是追求美人的行为会导致又一个重大嫌疑落到了他头上。
此刻他还想着要如何让父亲知道这件事,好为他周旋。
*
除了苏葵,另一个被重点关注的对象自然是周建林,甚至由于他的身份十分敏.感,再结合蒋美琴卷入的这件事,更是值得调查。
那天从火车站回来以后,周建林就一直心神不宁。想起他当时感受到的目光和听到的话,心里就是一阵怀疑,他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荒诞的想法,会不会是那个人?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他否定了,不可能的,做了那种事情,她绝不可能回来,更不可能出现在那里。
他看着苏梅给他写的厚厚的一摞信件,良久后提笔给苏梅回信。告诉她他很快就会回去了,这次回去后有假期可以陪她。又问候家里人,问几个孩子的情况,关心她的身体,孕期有没有受罪……
写着这样家长里短的信,慢慢的,他也平静下来。
不要再想起那个人了,他现在已经重新有了家庭,那个人怎么样都与他无关。
然而事情来得就是这样猝不及防。
周建林不知道有人在调查他,更不知道他因为蒋美琴卷入了怎样的大事。
等他知道的时候,调查部的同志已经查完所有资料,亲自找到了他。
“周建林同志,你对蒋美琴女士来大陆的事情知道多少?”
一句话,就让周建林怔住在原地。
作者有话说:
说一下,破坏jun婚罪是97年才开始,流氓罪是79年有的,重婚罪是94年立的法。当然50年婚姻法就规定了一夫一妻,不许重婚,只是蒋美琴已经不在大陆了,她和谭惟伦也不是夫妻,没有婚姻关系,算不了犯罪。
感谢在2022-04-17 23:57:46~2022-04-18 23:58: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雯 50瓶;芥茉 15瓶;博伽丘没有丘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章
询问的地点就在他们营区的一间会议室, 除了他们领导无人知晓,也是见到周建林本人调查人员才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为他们考虑。
听到调查员的话, 周建林怔住很久:“你是说——她来了大陆?”
“是的, 周建林同志, 你对这件事不知情?”
“……是,我不知道。”他声音有些艰涩, “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了大陆。”
“同志, 请问是她做了什么事吗?”
如果不是她做了什么事, 怎么会查他们两人的关系,怎么会单独来询问他。
“蒋女士目前牵涉进一件国家安全事件中。”调查员简单跟他说了一下这次的事件,“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 我们有一些事情想要向你了解一下。”
周建林从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就已经是晃神的状态,这会儿再听到调查员口中的“间谍大案”,更是整个人都处于震惊中。
他或者想过将来会再见到蒋美琴会是什么样子,但怎么也想不到重新再听到这个名字会是这种状况。
蒋美琴是回到了大陆, 却牵涉到危害国家安全这么大的事件里。关键是,这件事甚至还将他也牵扯进来了。
调查员已经开始询问他关于蒋美琴提到过的那几件事了。
“蒋女士说,当初她和谭惟伦离开大陆, 这件事你是知情的对吗?”
此时周建林的心情依旧无法平复,这种问题更是在揭他的疮疤,但毕竟是配合调查, 他沉默了很久, 开口道:“是,是她父母回来后托人告诉我, 说……说她跟人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 让我不要再找她, 重新再给孩子找一个妈。”
“所以你后来就另外娶了现在的妻子,苏梅。”显然这些基本情况他们都是了解过的。
“是,蒋……她走后,我就已经向组织上递交申请说明了此事,我们的婚姻关系也已经解除。”已经开了口,他也就继续道,“只是她走后,留下家里的一个老人和三个孩子没人照顾,我又常年不在家,所以才想要另给孩子找一个后妈……后来我和苏梅的事情也是向组织上打了报告的。”
这些他们也已经查过,只是调查过程中竟然又发现了一个巧合的事情。
周建林的确是打算给孩子们找一个后妈,然而他原来的相亲对象竟然不是苏梅,而是苏葵!
这个名字又一次出现在他们视野中,实在不得不让人惊讶。
所以还是有必要问一问:“周建林同志,我们查到你最初的相亲对象是一位叫苏葵的同志,我们想知道当初发生了什么,这位同志又对蒋美琴的事情知道多少?”
苏葵。没想到会在这里听见这个名字,周建林也是一怔。
“既然你们知道这件事,当初的事情应该也是了解过的。”他坐在那里,神色有些看不清,“当初孩子因为亲妈走了,他们一时接受不了找个后妈,就……就对苏葵同志做了一些不好的举动,而苏葵同志也说自己想要继续读书——”
“除此外,我和苏葵同志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继续说道,“至于我们家的情况,大队里大概所有人都知道……”
调查员将他的话一一记录下来,也就是说,那位苏葵同志与周建林相亲只是巧合,对于蒋美琴的了解也和大队里差不多。
然而除了苏葵,这件事中还有一个人很是奇怪,就是周建林的现任妻子,苏梅。
他们调查到,在苏葵同志决心回去读书后,她那个堂妹竟忽然放弃了读书考大学,一心要嫁给周建林,并且几乎没有任何理由。
这件事当然没有正当理由,也不是什么疑点,不过是苏梅想抱他大腿,将来跟着他发达而已,但苏梅怎么可能这么说?
听到调查员的问话,想起当初苏梅跟他说的喜欢他也喜欢孩子的话,周建林甚至都有些说不出口,但也不得不说。
一番话经过他没有表情的脸说出来,得到了调查员有些古怪的表情。
然而这些问题不过是让他尴尬,真正面对的调查在后面。
“周建林同志,你说蒋美琴来到京城的事情你并不知道。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你去火车站送苏全福那天,蒋美琴同样去了火车站——所以你没有跟她见过面,或者说过什么话?”
听到前半句话,周建林怔住过后也不由生出一种果然如此之感。所以那天他感受到的目光真的是蒋美琴。
随后,他就因为调查员的后半句话心里猛然一跳。他知道,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他是否会有嫌疑,至关重要。
“我那天的确是去了火车站送我岳父苏全福,此事是我早就决定的,也向领导报备过。”
这个他问心无愧。
他提前问过苏全福哪天走,然后跟领导说明过要去火车站送人,一查就知道。
至于蒋美琴的事情——
他穿着身上这身军.装,记得自己军.人的头衔,依旧是选择实话实说:“同志,我不知道她也去了火车站,但那天我确实感觉到有人在看我,也听见有人在说有一个奇怪的女人戴着港城产的围巾……”
他神色晦暗:“我是有一瞬间想过会不会是她,只是又觉得不可能,便没有在意此事。直到你们找到我,我才知道她真的来了京城。”
他将那天所有的事□□无巨细地说了出来,却不知道有能得到上面多少信任。就像原来调查员说过,不是只有说话才能传递信息。
火车站事件是周建林的重大疑点,必须要调查清楚。不仅是周建林被问到这件事,苏葵同样被问到了这件事。
*
在被从图书馆叫走说有其他学校同学来找她的时候,苏葵就已经猜到是什么事。
来人当然不是什么同学也不是什么老师,两人大概三四十岁,长相不起眼,穿着同样不起眼,是放在人群中不会引人注意样子。
此时他们同样是在一间会议室里见的苏葵,对着这个他们早已经了解过的天才小姑娘,两人都露出和善的笑容。
“苏葵同学,请不要紧张……”
他的话有些说不下去,毕竟这个同学从进来以后就一直保持着镇定,也不东张西望,一点都没有紧张的样子。要不是她还有着适度的好奇,他们都要怀疑她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另一人笑了笑:“能同时被几个部门领导关注的小天才,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这次事件中牵扯的人苏葵是年纪最小的,他们怕吓到她,还特意让小组里长相最和善的两人来询问她,现在看来好像是不用了。
一听他们的话,苏葵就知道他们已经调查过自己。
他们向苏葵出示了证件,简单说明了此次事件:“苏葵同学,我们来是想要跟你了解一些事情。事关重大,如果你知道什么,请一定要告诉我们。”
即便是早就知道这件事,听了他们的话,苏葵依旧脸色凝重:“两位领导放心,但凡我知道的,都会知无不言。”
牵涉这件大事的每件小事中几乎都有苏葵的身影,同样几乎每个与本案有关的人员也同样跟苏葵有牵扯。
不得不说,在她这里他们确实有很多疑问要她解答。
“……苏葵同学,所以你是刚好在蒋美琴和郑秋全两人出门买药那天认出了蒋美琴,所以才知道她来了大陆?”
“的确是这样。”苏葵已经将那天的事情说了一遍,“但是她没有认出我,我们也没有叙旧的必要,所以我并没有说出来,只是断断续续听到她们要去买药,我和阿诺德忙于回去,也没有在意这件事。”
说实在,苏葵也没有想到蒋美琴居然那么倒霉,想要买药求子竟然都能撞到什么反动势力那里去。
苏葵还在继续:“后来在作家交流会上我提到了我的作品我的家乡,她应该就是这时候认出我的。”
调查员将她的话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就是在这个时候蒋美琴认出了她,同样也是那天谭惟伦也认识了她,甚至还是那天,她还和张瑞山爆发了一场争论。
张瑞山是本次大案的重要涉案人员,任何有关他的事情他们都要查清楚。
那场争论说起来势头不小,后来还被刊登在报纸上。苏葵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将所有自己知道的关于张瑞山的信息全部都告诉了他们。
“我能感觉到他对大陆有非常明显的排斥,对西方推崇太过——”苏葵摇了摇头,“现在想想他走到这一步好像也没什么意外。”
两人同样深以为然。张瑞山在港城的声势不小,又在文坛多年的老人,苏葵这样一个学生竟然能当着那么多人跟他唱反调,把他那一套反大陆思想驳得下不了台,不得不说是让他们佩服的。
两人对苏葵的态度越发和善,但这件事并没有结束。
那天不仅是几个人都认识了她,还直接导致了京大事件的发生。
京大事件将谭惟伦,蒋美琴,苏葵,苏全福几人全部牵涉其中,甚至又有华大事件在前,他们不得不警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