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早就知道的结果,首长脸上也露出了明显的笑意。此刻在办公室的还有几位负责安全的领导和苏葵冯立国两个翻译。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也露出了笑意,唯有纪部长立刻追问道:“其他方面有什么动静?”
他看向自己正对面的苏葵,更想知道后续的发展。
首长也在等他汇报,唐兴文也没耽搁,继续回道:“法国那边已经收到了我们给的消息,那边的官员暗示对岸驻法国大使自己离开,但对岸并没有什么动静。”
“暗示?”
“是的,暗示。”唐兴文也很无奈,“法国政府应当是不想与对岸直接闹翻,所以暗暗表示希望他们的大使能够自己主动离开,然而对岸就好像没接收到这个消息一样,就在那里不动。”
说着说着,他就看向苏葵。
说着说着,纪部长也看向苏葵。
苏葵正想说什么,正好首长也看向她:“小苏啊,还真是被你给说中了。”
法国不想和对岸撕破脸皮的事情他们是早就知道的,否则当初也不会直接提出这个建交方案,就是想让他们看到华法两国建交后自己识趣点默默离开——
谁知对岸的打算还真是苏葵说的那样呢,有本事直接撵人,否则什么暗示不暗示的,我听不懂也听不见,就是死扛着不走。
“这可真是……”大家一时都想不出用什么词来形容。
见大家都看着苏葵,主要是纪部长一直看着苏葵,气氛有些古怪,首长还笑了笑:“大家都看着小苏做什么,给她多大的压力。”
是啊,苏葵也想说,都看着我做什么?其他人倒无所谓,就是那位纪部长,苏葵总觉得他又在想什么。
所以她直接问了:“纪部长,首长都说了,您别老是看着我,给我特别大的压力。”
纪部长又没想到她如此直接,一时竟有些卡住。她会有压力,开什么玩笑?他怎么从来没见过。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过分关注苏葵了,连首长都发觉了,于是从善如流解释道:“我只是为小苏同志的之前的分析猜测觉得惊讶,没想到真是这个结果。”
苏葵不信,首长也不信。不过他什么都没有说,先是向唐兴文交待了给国内的回信,对这件事情再跟法国政府进行交涉,如果对岸能够自己离开当然是好事,如果一定要死皮赖脸留下,也希望法国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不要给两方的交往留下隐患。
可以说,这是最大限度的尊重法国政府,先交由他们,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式来解决。
等事情交待完,首长单独留下了纪部长谈话。苏葵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知道他出来以后跟苏葵道了个歉:“抱歉,真是职业病了,之前说过要直接问的,就是有时候控制不住往你那里想,一想又想多了。对不住,小苏同志,我没恶意,之后我尽量注意的。”
苏葵都不知道该被领导跟自己道歉而觉得惊讶,还是该为他的坦诚而觉得惊讶。瞧瞧,说的都是“尽量”!就是说他之后说不定还往自己那里想!
她眉心有些跳,无奈看着他:“您别这样,也不用道歉。当然也别以后了,现在,就现在,有什么问题马上问我行吗?”
“还是回去再说……”看苏葵看着他的表情,他难得地觉得心里过意不去,考虑了一下,他正色道:“好吧,我可以告诉你一点,之前我确实对你有所怀疑,不过不是因为你犯什么事了,而是调查部的一件未解事情我认为可能与你有关。”
“那现在您还觉得有关吗?”苏葵已经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之前有怀疑,但发现很多事情对不上就打消了怀疑,但总是因为你的行为又让我产生一些联想。当然这种联想只是我个人的原因,并不代表我在怀疑你。”
他真的好坦诚啊。
之前是不说,后来苏葵让他直接点,结果他现在直接得苏葵都不知道该怎么回。
他也不需要苏葵回,想起首长刚刚跟他说的,对于自己的同志应当要坦诚,既然信任她,就不应该再做出让人误会的行为。
于是纪部长就把话都跟苏葵说清楚了:“我说回去再说,也不是要审讯你的意思,我不再怀疑你了,而是有事情要请你帮忙,查一查我们要找的人有什么线索,请你不用担忧。”
苏葵微笑脸,她……不用担忧?往调查部一去,帮忙查查自己是谁,嗯……确实不用担忧。
“看样子您现在是不会告诉我具体的事情了?”
他点头,说证据都在国内,回国一并告诉她。
行吧,好歹好消息是他真的没怀疑自己了,就是这件事显得特别喜感又诡异而已。
*
自从那天过后,纪部长仿佛真的打开了对于这种聪明人应该直接的按钮,平时跟苏葵说话很少,一句话也拐来拐去的,现在他跟苏葵说话直接多了。直接问她对某件事的看法,问她平时是怎么学习才达到这个水平的,甚至直接问她对调查部怎么看。
前面都还好,不就是天赋加努力吗,她也没说说谎。
最后一个问题,苏葵能怎么看,只能告诉他同志们都很优秀,“就是职能有些分散。”
本是随意一提,他却来了兴趣,让苏葵仔细给他讲讲。
幸好苏葵要担任翻译,没多少时间跟他聊天,只简单说道:“公安部和调查部的职能有重合的地方,就是不知道之后会不会调整。”
而这个问题在她心里早就有了肯定的答案。不仅是有调整,甚至还是大动作。
调查部是建国以后联络部改组成立的,自1955年才正式叫做调查部,是国家最高情报机关。简而言之就是负责国内外一切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
然而公安部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按照道理来说,一般这种间谍案件应当是交给国家安全部门负责,然而在这个时候,公安部也在处理这种事情。调查部更多的是称为情报部门而不是安全部门,即便它一直就在负责这方面。
“你是说我们的职能应当调整得明确一些。”他点点头,“其实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不过我认为现在并没有必要。”
苏葵正想说什么,结果就有人来喊她过去,最后她就只给纪部长留下一句话:“现在可能没有必要,但这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她也觉得挺唏嘘的,现在调查部还赫赫有名,谁能知道几十年过后再也没人听过这个名字呢。
大家只知道神秘的国家安全部,并不知道这个部门其实是公安部,调查部等好几个部门的职能合体,才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组成了这样的一个职能明确,延续到后世的部门。
*
代表团的大家并不知道苏葵和几位领导都在谈什么,大家现在只被一件事牵扯着心神,人人都扒着指头数日子。
连中途到几内亚,二十万民众来欢迎首长这样重大的场面都没有动摇大家的心神,但是他们的艺术家为赞美华国写的诗歌被郑重收了起来。
终于,在一月二十七日,当华国代表团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的时候,他们等到了!
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华法两国正式发表建交公报。代表两国关系正式得到承认,代表华国终于打破了美方对华国的外交封锁,代表我们与欧洲国家的外交正式打开局面,代表新华国外交又一次取得了重大胜利!
消息一出,国际震动。
连他们远在一个小国家都能感受到这种震动的氛围。
“国际媒体将华法两国建交称为‘外交木亥爆炸’,美政府,对岸政府两方均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苏葵正拿着新鲜出炉的报纸看,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明明是早就知道的事实,怎么就那么让人高兴呢?
结果她一看,原来代表团的人已经高兴疯了,年轻的几个是又哭又笑,年长的几位领导也是笑容满面。
她是知道历史的后来人,只是等一个既定的结局,而这些同志,却是真真切切等了这么久,盼了这么久才终于品尝到胜利的果实。
此刻身处这样真实的历史里,苏葵也会被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所感染。
这场喜悦一直持续到他们本站的行程结束,大家也缓过神来准备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
“小苏当初说的是真的,这几天对岸天天在报纸广播上抗议反对,甚至辱骂我们两国政府,但就是只字不提要断交的意思。”
就是打定主意要给两国难堪。
首长已经早就了解了,倒没有多大波动,只是问唐兴文道:“国内有什么指示吗?”
“有。”唐兴文将文件拿出,“刚刚收到国内消息,最高首长今日接见法国国民议会法华友好小组代表团,就此事向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只要法国与对岸的关系不解决,那‘我们不接纳你们的大使,我们也不派大使到你们那里去’。”1
“那边怎么说?”
“他们暂时同意了,说会尽量解决这件事。”
“尽量。”首长品味着这两个字,“好,那现在就等着看他们要怎么办了。”
等着的时候他们当然也是闲不下来的,首长应埃塞俄比亚领导人邀请,将于明日访问埃塞俄比亚。
结果就出了一个问题——
“迫于美方压力,他们不在首都迎接首长,要把首长安排在远离首都的阿斯马拉,一个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城市。”
苏葵又捡起了她文电收发的职责,只是当她汇报的话落下的时候,大家全都气懵了。
作者有话说:
1.来源于百度百科感谢在2022-06-21 23:57:48~2022-06-22 23:58: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长乐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2章
埃塞俄比亚目前并没有和华国建交, 但他们与美方的关系很近,曾经在53年的时候签订过《共同防御条约》等一系列军事协定,每年都会给埃方提供大批军事支援。
这次的情况就是他们想要华国来访问, 但美方得知此事, 向他们施加压力, 不让埃方邀请华国。在埃方坚持下,美方提出不能在首都迎接华国代表团, 于是埃塞俄比亚迫于压力就把接待的地点改在了阿斯马拉。
代表团的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义愤填膺。
“这也太过分了!”
“明明是他们邀请我们过去访问的, 现在又做出这种事, 太不尊重人了!”
“要不我们就不去了,凭什么受这个气?”
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出访别国,按照国际惯例都应当在首都迎接, 现在埃塞俄比亚却迫于压力将首长安排在一个远离首都的城市,这是对我们绝大的不尊重。
别说代表团里的年轻人了,就是几位领导也是眉头紧皱,华国出访还从来没遇见过这样打脸的事。
“首长, 您看我们要不要再与他们交涉一下?”
不同于年轻人气血上头,唐兴文是了解首长的,他绝不会因此取消行程, 但埃方这样的做法也确实不应该。
几位领导也都认为应当向他们表明我们的态度,不能接受这样的接待规格。
然而首长却说道:“不必交涉了,我们就去阿斯马拉。”
“首长……”
看大家都在劝, 首长只是笑着解释道:“没有关系, 外国对他们有压力,我们应当体谅他们。”1
首长决定的事情大家也无法更改, 只能照此回复埃方, 听说他们是大受感动, 然而代表团里大家都心里不忿。
姜耀中就跟苏葵说:“我明白首长的考虑,去是肯定要去的,就是心里怎么都不舒服。”
从前他喜欢把情绪摆在脸上,机组人员误解可华国,他就跟人家摆了好几天脸色。后来听苏葵的话算是改了,一心跟着首长走。但有时候这情绪也是控制不住的,就跟苏葵说两句。
“你看了报纸了?”苏葵一看他憋不住的样子,就知道肯定被报纸气得不轻。
因为这事已经不仅是华埃两国的事了,还闹上了国际。美方没法改变埃方一定要邀请华国代表团的事,所以就让他们改了地方接待,然后马上在国际报刊媒体上大肆宣扬这件事,说埃塞俄比亚是故意要降低对华国的接待规格,蓄意挑拨两国关系。
最气人的就是明明知道是挑拨,大家还就是会如他所愿地生气,毕竟大家觉得他说的就是事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