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没听错,整个班上就只有你一个考不上。到时候大家都去上大学领补助,将来还能分配工作,这辈子稳了。而你就待在家里啃老,顺便丢你爸妈的脸。”
李卫民彻底震惊了。
这是苏葵说出来的话?!
这当然是苏葵说的话,对李卫民,只有这种方法最有效。
果然,他慌了。
“班长!救我!”他差点给苏葵跪下。
他这会儿聪明了一回:“班长,你一定有办法!”
“地狱训练干不干?”
苏葵露出一个自以为温柔,但李卫民看来十分可怕的笑容。
作者有话说:
一些疑问的解答
1.成绩差并不是bug。考上大学就有补助,但女主就是因为努力了但仍旧考不上,才顺势放弃不挣扎了,要是她成绩好根本不可能退学。而已经是最后一学期,校长怎么也不能因为人家是差生就干脆不管,他们不想让人留下遗憾,原主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即便考不上也想试试,只不过后来发生了没钱的事,干脆放弃了。
2.大陆当时有港商,更有很多人后来跑到港城去,其中有合法的,有非法的。
3.极品不分男女,男的也多,周家那几个就是,她哥哥舅舅其实也是,只是性格不一样
4.原主为什么选择周建林
其实你们忽略了周建林的条件,他是独生子,工资津贴高,又是部队的军官,在当时看来是绝对的好条件,就算当后妈也有人不在意,因为当时一户人家都养了很多孩子。原主没读大学的话,还是农村户口,能和周建林结婚其实大家是不会觉得不配的,而且两家离得近,能照顾家里,是原主当时结婚能找到的好对象了。
5.苏梅为什么重生还选择周建林
其实可以幻视如今的嫁豪门,这种人真的很多,非常合理。周建林上辈子是个大人物,苏梅上辈子读了大学,奋斗过,也不过是个小人物。而这辈子只要抱上这个金大腿,她将获得上辈子永远得不到的身份地位,而且周建林是急着回来找人照顾孩子的,她当然要马上抓住,生怕错过。
6.两人重生,女主还不怕?还张扬?
那个年代这时抓得很严,其实他们是绝对不敢说出来的,看何春红的下场就知道了。而且大家都是重生的,说出来不是一起玩儿完?周平还想追妈火葬场,苏梅还想改变命运过好日子,他们两个都一定会捂得死死的不让人知道。
7.宝们,一定要记得,这是架空!很空!爽文!很爽!一切为剧情服务!不是真正的历史!不用考究!考究了里面的任何一个人也都不存在!
8.怕你们哪天穿越了,再次强调,穿越后一定苟住!别浪!
9.能提出问题,说明大家都在认真看,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每条评论我都看了,感谢各位小天使,爱你们~
感谢在2022-03-28 20:59:12~2022-03-29 11:48: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竹筒c平方 50瓶;挽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章
“……干!”
苏葵说的方法很简单, 也非常难。
现在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按部就班复习是绝对来不及,只有直接冲击重点。
于是苏葵给了他一个方案, 让他将自己之前整理的笔记抄下来, 每天只要还睁着眼就猛背, 所有难题通通放弃,只抓一切他能抓的分。
只要他能将这些重点掌握百分之八十, 高考掉个车尾问题不大。
当然这只是苏葵觉得问题不大, 李卫民已经被那些堆起来比他书还厚的笔记吓死了。
苏葵把手按在上面:“多背一条, 多考一分。这不是笔记,是你的未来。”
他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被震了一下。
*
六月二十日。
《小草青青》正式在报纸上完结。
故事的结局,李小草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医生, 一路攻克难关,救人治病,剧情精彩至极。她与革命伴侣一路相互扶持,情意动人至极。
她站在原来第一次离开的地方, 眼睛里有着光芒。她就是一株顽强的小草,永远屹立,永远青翠。
这样一部兼具了当代背景和后世创作方法的小说, 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六月二十一日,《文评报》率先发表文章,称这是一部“区别于时代的作品”。
【……在时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创新, 没有经典而深刻的思想,却意外拥有了经典的口碑……】
这篇评论自然是徐奚年写的, 这次他没有批评苏葵, 也没有因为知道她年纪小而直接夸, 倒是从它为什么会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进行了分析。
王国梁也在《华都报》上发文,赞扬了这种在写作上的创新,说这是一部“充满情绪”的小说,作者不是用创作方法动人,而是以这种“反抗命运,顽强不屈,自立自强”的精神动人。
陆子光专门在《文学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小草青青》创作影响的分析
这篇文章从小说的思想分析出发,谈到了它目前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哪些转变,说明其完全考虑到了当下人民的精神需求,做到了寓教于乐。
可以说,这篇文章非常有水平地将小说夸了一通,甚至不夸张地说,直接抬高了这篇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让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杆。
《小草青青》彻底火了!
苏葵不仅收到了《六月》给她寄来的剩余稿费,还收到了顺便给她寄来的读者来信。
很多人不知道苏葵是谁,没有她的地址,就将信寄给了《六月》的编辑部,这个时候能写信寄信的人家里条件已经算不错了,应该很少才对。可就是这样,他们仍然一天能收到好几封信件。还有沪市那边的人,直接到编辑部问苏葵是谁,她在不在沪市,他们想见一见作者。
宋万章亲自写信给她,询问她要不要留一个可以寄信的地址,后续如果她出版了,应该还有更多人给她写信来。
苏葵想了想,留下了邮局的地址,总不能每次都让人再转手给她寄过来。
不过这篇小说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她之前是没想到的。
她打开了读者来信。
来信没有批评她的,全都是在表达对《小草青青》的喜爱,对作者创作的认同,甚至大部分都是女同志写来的,表示从这篇小说上得到了非常多的启发,甚至给了她们前路的指引以及反抗的勇气。
所有来信苏葵都认真看了,但有一封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葵同志:得读佳作,诚大幸矣……遇艰难险阻,尝读《青青》,深感吾等亦是小草一株,风中摇曳,大浪加身。却忆小草风雨挺立,青青翠翠,实有莫大启发……如此,盼你健康顺遂,佳作再续。】
文采斐然,情真意切,苏葵看完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
李卫民这几天已经快要疯了。
苏葵不仅给他一份厚厚的笔记,还顺便给他制定了一份堪称魔鬼计划的时间表。
对于李卫民这种懒散的自制力特别差的,不需要让他自己做计划,需要直接给他让他照着办。
这份计划没有别的,就是把他从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睡觉十二点的这段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背书!背书!
背古文解释,背政史地重点,背数理化公式,背重点单词,一切要背的,苏葵已经给他规划好了,按照他能承受的最高级别。
并且她发动全班同学,告诉他们李卫民要上进,让大家帮忙。当然这个帮忙具体表现在——上课睡觉给他一巴掌拍醒,下课猛然给他来个提问让他回答,答不上就让他回去抄到记住,隔一天苏葵就让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对他公开处刑。
大家乐此不疲,十分愿意帮这个忙。并且发现这个互相抽问又是一个能检验自己的好方法!
班长真是太强了!她怎么知道那么多学习方法!
李卫民没见过机器人,却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现在每天脑子里都是背书背书,他过去两年背的书都没有这二十天背的多,连晚上做梦都是笔记笔记。
每当他受不了可怜兮兮地看着苏葵的时候,苏葵就会用那种“反正就你考不上”的眼神打击他。
李卫民退败。
他终于知道,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真的能用几天时间就能背下一本书的重点。
*
就在李卫民煎熬于这种地狱模式时,全市迎来了第三次模拟考试。
这次三模考试是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直接关乎学生的心态。市里非常重视,在上次联考的经验下,更严密地规范了考场秩序,务必做到给考生一个和高考完全类同的环境。
苏葵的复习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有事也抽时间看书,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
她目前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轮复习,已经从“将书读厚”到“将书读薄”的这一步,将所有科目的大框架了然于心,接下来的三轮复习就是在此框架内做一些简单的补充。
可以说,到了这一步,就这个时代的高考难度而言,已经没有能难得住她的题了。
这一次,苏葵仍然是提前交卷。
和她一个考场的考生控制不住的手又是一抖。纷纷想起自家校长之前跟他们说的话,说人家那是天才,咱们不跟她比!不用管她!
这会儿学生们纷纷在心里呐喊——
校长啊,我们做不到啊!
就是知道她是个天才,我们也控制不住!这是来自学神大佬的碾压!
苏葵考完试没有离开,市里采纳了她的提议,提前交卷的考生不能离开,必须留在等待室等候,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公平。
当然,整个等待室只有她一个人,那里的老师一直看稀奇一样看着她。
考完试,她和其余人一起离开,其他学校的人都离她好几步以外,只有他们班的同学围在她旁边叽叽喳喳。
这会儿所有人都在,忽然,一辆小汽车往考场驶来,上面下来一个打扮周正的年轻人。
他直接走到苏葵面前:“苏葵同志,方市长让我来接你,向书记也在。”
是上次见过面的江秘书。
苏葵隐约知道是上次的事情有眉目了。
她对江秘书点头微笑:“麻烦你了。”
又让同学们跟校长说一声,到时候这边会安排她回家。
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苏葵坐上了那辆他们没坐过的小汽车,远远驶去。
“班、班长她……”
“我是不是听见说市长要找咱班长了?”
“好像就是这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