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上京大的都是优秀的人才,看到苏葵这样,不管是谁,都生出了必须努力的感觉。所以一旦苏葵回来,宿舍里的学习氛围马上就会再提一个档次。
这会儿所有人都坐在宿舍中间的一个大长桌上一起学习,看书的做题的默背单词的,还有个时不时就要关注苏葵一眼的。
等苏葵合上自己做的笔记,胡芳才开口:“苏葵,我听老师说,系里推荐了你去参与外交部的考核?”
苏葵点头:“对。”
几个人都看着她,其实只要有一个人开口了,其他人也敢开口了,纷纷好奇地问起这件事来。
“要是选上了到时候你是不是就能见到外国人了?”
“我以前从来没见过外国人,也不知道有哪些国家的人要来。”
苏葵的脾气其实是非常好的,她习惯安静,但也不讨厌这种氛围。
她笑道:“我们学校里不就有留学生吗?”
“不一样,你这个见的都是外宾,还是给人当翻译!”胡芳说着就羡慕起她来,“苏葵,你真是太厉害了!”
读外语的,哪个心里没盼着将来能学有所成,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就是不想的,能参与建国十周年这么重大的典礼,这是多大的荣誉!
说着说着,大家都羡慕起来,都是一起进入大学的,别人已经能被老师推荐入这样的场合了,而她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我们会不会永远也没有机会……”
“会有的。”
看着几人迷茫的眼神,苏葵温和地鼓励她们:“如今国家正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们交流。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为国家更好地出一份力量。”
或许是她说得太笃定,或许是她这个人有魔力,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相信了。直到许多年后,已经在各个行业做出成就的几人看着电视上那个风华依旧的她,还是能回想起今天这番话来。
这时,乔海燕忽然问道:“到时候接待的外宾,是不是都是国外的元首政要?”
“并不是。”竟然是一直很冷淡的李玉华开口了,“除了政界人士,还有其他国家各行各业的代表团,国际协会代表,还有人单独受邀前来。”
李玉华说完这句话就不说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大家都很诧异地看着她。这个消息她们都不知道,李玉华竟然知道得这么清楚?
李玉华不说话,她们纷纷问苏葵:“真有这么多人?”
苏葵看了看那两个,觉得有点意思,她笑道:“确实有很多人要来,不仅是外宾,还有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到时候都会一起来京城参加典礼。”
只是听着就觉得这个场面宏大,她们更加羡慕苏葵,能亲自参与这样的盛事。
*
不仅是同宿舍的人关心她,英语系老师同样关注她,郑云虹虽然推荐了她,但苏葵毕竟年纪小,在大场面上稳得住吗,和那些师兄师姐比她有优势吗?
郑云和听了反而没有任何担忧,笑道:“这个孩子可是厉害得很,你不要小瞧她。”
想当初她敢一个人上京城来,还带着她那个外国朋友的母亲参观校园,郑云和全程陪同,看人家对她是推崇备至,所以苏葵参加考核他是完全不担心的。
苏葵当然知道自己年纪小,要想被选上,就得提供更强的优势。
于是,在名单决定后,苏葵在准备资料上花了一些时间。
首先,她为自己制作了一份简历,按照以前习惯的那种格式,左边填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右边贴上自己的寸照,下面分门别类列举自己曾经获得过的奖项荣誉。最重要是,还要说明自己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接待活动,并且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随简历一起提交的,就是各种奖状和免修的成绩单,甚至还有报纸上关于她的报道。
可以说,准备充分。
*
京城,外交部街30号。
这里是现在外交部的地址。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建国十周年庆祝,京城地区更是动员全体,干事群众一起出动,为十周年典礼提供贡献全部的力量,提供最好的环境。
自从招人的任务被下发,各高校高度重视,短短一天时间,就为他们提交了上百份名单。
今天,名单上推荐的人已经将各种材料提交了上来。
办公厅总务司,几位干事正在筛选这些材料,这一轮考察,他们要从中选出一半优秀的人才来,再进行下一轮面谈。
“京城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四年级学生,在校成绩优异,口语水平强,曾经和苏联专家上过课……”
“京城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毕业生,专业成绩每年第一……”
一份份材料从他们手里拿起,或是放在一边,或是重新放回。
毕竟是京城的大学,底蕴深厚,老师们负责,推荐的都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已经留下了不少份材料。
直到一位干事打开一份材料发出“咦”一声。
“怎么了?”
他打开装着材料的袋子,最上面是这位同学的介绍,然而却并不是像其他人一样简略,而是类似于一张表,上面分门别类地列举了她的详细信息,甚至还贴有一张寸照?
一眼看过去,整齐清晰,十分抓人眼球。
他不由得念出来:“姓名:苏葵,就读学校:京城大学英语系,一年级……”
他的声音顿住:“一年级生?”
有两人听见他说话,都走过来看,同样先是被那张简洁明朗的介绍吸引了。
再一看,竟然真的是大一年级。
“刚进学校的学生怎么会推到我们这儿来?”
“难道放错了?”
他们还在问,刚才那位干事已经看到下面:“我想,我知道是为什么了。”
他把苏葵的简历递过去:“你们看这个学生的成绩。”
两人都往下看去。
除却个人信息,她还有语言技能栏,上面写着: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
“这么多种语言?她真的会?”
几人惊讶。
如今国内的外语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不小成就,但受限于时代,现在会外语的,不,应该说精通外语的人才确实不多,就是他们部里,也没几个人能同时精通多门语言。
再往下看去,是满满的荣誉奖项栏。
【以高考第一的成绩考入京城大学英语系,申请免修并且已经通过。】
“从开学就免修?还通过了?”
几人互相对视,和这个消息比,感觉高考第一都没这惊悚。
【获得教育部表彰称号“教育模范”】
【两篇文章发表在《文学周刊》】
【出版《小草青青》《清河乡之变》两部文学作品】
这上面的荣誉一个比一个吓人,一个才刚刚大一的学生,竟然做了这么多事!
然而还不止,他们一看,最下面还有实践经历。
【参与威尔顿贸易公司来华进口一事翻译】
【陪同法国萨拉女士参观讲解京城大学和钓鱼台国宾馆】
几人都愣住了,其中一人说:“我好像听说过这件事。”
正说着,一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笑道:“大家审核得怎么样了?”
“魏司长。”那位干事说,“我们审核到一位大一年级的学生的材料,她的成绩特别优秀。”
“哦?大一的学生?才刚开学成绩就特别优秀?”魏华林来了兴趣,“让我看看。”
干事把材料递给他。
魏华林一看这简介就先赞道:“这位同学有巧思。”
“这位同学还受到过教育部表彰?”
“陪同萨拉女士参观钓鱼台……”
看到这里,魏华林笑道:“原来是这位小同志,我是知道的。”
当初萨拉来华的时候,总务司的干事也曾经陪同她参观钓鱼台,不过不是眼前这几个,他们也只是听说萨拉女士在这里找到了一位朋友陪同,而且那位朋友还是个学生。
他们不知道,魏华林却是被报备过的。
魏华林跟几人一说,他们也恍然:“原来就是她。”
“司长,如果是这位小同志的话,那就应该没问题了?”
魏华林点头笑道:“确实,如果是这位小同志,我们就可以放心了。”
那位干事手里还拿着苏葵的其余材料,问:“司长,那还需要看苏葵的其他材料吗?”
他们把苏葵随简历一起附带的材料一看,里面是一张免修成绩单,几张报纸,或是刊登有她写的文章,或是教育部表彰她的发文。
几人看着这些材料甚至都觉得有些熟悉,这些报纸他们部里也看过,但谁也不知道,这些文章竟然是一位刚刚才进大学的学生写的,甚至她写的时候,还是高中生!
又是考第一,又是学语言,又是能写作,她的那些成就,平常人取得一个就了不得,而她竟然能全面开花!这一刻,他们都对这个叫苏葵的学生生出好奇来。
“司长,这位苏葵同学的审核是通过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早点通知他们过来?”
他们很想知道这个优秀的学生真人到底是怎么样的。
*
而就在苏葵为周年庆典而努力时,远在清河大队的苏全福却收到了一则足以让他震惊的消息。
“同志,你说什么?我、我能当代表,上京城?”
“是的,苏全福同志,鉴于目前清河大队取得的成就,经过上级领导讨论,一致同意推选你为群众代表,到京城去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
即便是眼前的同志再三强调,苏全福还是依旧恍恍惚惚。
这事儿是真的?
小葵说的是真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