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他这个人绝不能深交。”谢剑侠也插进话来。
苏葵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两人跟苏葵说起了谭家的事。
谭家当年是在东市做船业生意的,后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举家离开大陆来到港城,由于当时带来的资金充足,这几年也算发展得不错。
他的父亲谭克恒虽然离开,但没有忘记国家,和几位爱国华人都保持着不错的交情,并且向以发行大陆图书为主的联华书店注资,成为书店的股东。
“谭克恒先生确实是一片爱国情……”连怀国摇头,“就是他这个儿子……”
“是因为他和那位张先生走得很近吗?”
徐志达问:“你可知那位张瑞山先生是谁?”
苏葵想了想:“能和几位先生形成对立,又能在港城活跃,背后没有人支持是不可能的。”
苏葵在几人眼神下,平静地说出一个词:“美方。”
惊讶多了,几人倒是平静了,只是叹气。
说起来,这件事在港城并不是什么秘密。
港城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又因为其独特的背景,自五十年代起,美方便开始重视港城的作用。甚至将港城称为“民主的橱窗”,“大陆观察站”,想要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辐射整个东南亚华人,输出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价值观。
为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对港政策,成立了在港城的新闻处,通过广播、报刊、杂志、翻译作品等方法不断展开宣传手段,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试图以此取得“意识形态战”的胜利。
与之相对的,一大群爱国华人同样组成宣传阵地,同样利用广播报纸期刊等宣传手段向港城民众宣扬大陆的正面形象。
四十年代前后,因为特殊原因来到港城暂居的文艺人士很多,他们有些后来回国支持祖国建设,有些就留在港城,成为了爱国战线的中坚力量。
徐志达,连怀国和谢剑侠几人都是如此。
两方的斗争如火如荼,美方十分重视这个宣传阵地,不仅设立了新闻处,还设立了一个港城基金会,所有反对大陆的出版社文化机构背后都有那个基金会的支持。1
“那位张先生就是旗下的文化机构之一吧。”苏葵已经明白了。
“的确如此。”徐志达冷哼一声,说起基金会同样资助了港城出版社,张瑞山就是出版社的负责人。
这个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以创作小说为主,是反大陆文学的大本营。
正和联华书店形成对立。
也难怪几人见不惯谭惟伦。
他的父亲谭克恒是支持爱国战线的,而谭惟伦虽然也对几人尊敬,但一直和张瑞山走的很近。
几人碍于和他父亲的交情,倒不曾对他做什么,只是又再次叮嘱苏葵,千万别和这个人有交往。
其实这些事情苏葵以前早就知晓,只不过从历史资料里得来的和当场听到的还是不一样的。
现在这个时间段么?
她陷入了沉思。
*
交流会在上午九点准时召开,由宋万章主持会议。
只是,这次交流会似乎不简单,与会人员除了她刚才看到的,她竟然还在前面看见了之前在宣传部见过的郭部长,坐在他旁边的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中年人。
苏葵的位置被安排在陆子光和徐奚年中间,暂时和港城那几位先生分开。
陆子光看她回来,还笑道:“怎么样,徐主编有没有带你自荐成功?”
徐奚年也笑道:“陆所长,你刚才是没有看见,这位小同志全程一个人发力,倒让我只有看着的份了。”
陆子光开玩笑道:“想来那位徐先生也被苏葵同学震惊了?”
“正是如此!”徐奚年一抚掌,也对苏葵开玩笑道:“苏葵同学啊,我看你是走到哪里震惊到哪里啊。”
陆子光还问起她又有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发言,把那位从来冷淡严肃的徐先生也震住了。
听着两人对她的调侃,苏葵只是一笑:“您二位又在开玩笑了,不过是一点浅见,是徐先生太抬举我了。”
听了苏葵的话,徐奚年反而点头笑道:“是的,震惊完你还要谦虚一下,这才是你的一贯作风。”
苏葵无奈地一笑。
交流由新马两地的华侨先上台发言,然后是港城的作家,最后是华国作协的成员。
新马两地的华侨苏葵不怎么熟悉,也就是说,他们在后来可能并没有从事这一行业。果然,他们在阐述完自己的作品后,还说起了最近在在港城的图书出版行业,以后是往这个方向去了。
港城的几位作家就是以连怀国和谢剑侠最出名,他们两人谈到了目前在港城的通俗文学创作,那里华人众多,背景特殊,具备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
他们的作品植根于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方式,唤起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港城的作家不止他们两人,由于其多方交汇的文化背景,众多文学方式在这里都拥有生存的土壤,他们一一上台作报告。
苏葵在下面听得认真,甚至拿着笔在记录,能听到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亲自作文学报告,对她来说也是获益匪浅。
最后一位上台作报告的港城作家就是张瑞山。
见苏葵不解,徐奚年向她解释,上台作报告的人选那边也是讨论决定的,并且在港城时就已经确定了。
港城基金会势大,旗下资助扶持了无数出版社,整个港城文坛已经几乎都被他们覆盖。张瑞山虽然和他们拥有相反的观点,但支持者甚众。
“恐怕他不会说什么好话……”
苏葵心里有着敏锐的预感,果然,张瑞山一上台,说起了他创作的小说题材——难民小说。
四五十年代有很多人从大陆来到港城,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和谭家一样生活得很好,有些能借助头脑和人脉重新发展,有些却耗光了钱财后穷困潦倒。
张瑞山的小说就是以这一群“难民”为题材,描绘了他们在港城是如何变得穷困潦倒。并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小说里将这些人的苦难全部归结于大陆,引起他们对大陆的不满,并借此宣传民主自由的信念。
意图昭然若揭。
小说里的描写并不会这么直白,但就是要要潜移默化中植入这种思想。
创作这种小说的还不止他一个,不过他是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
“……从中揭示了他们的苦难,然而他们在苦难中追求自由,坚持信念,克服堕落的生活,就会有光明的未来……”
下面不少人听得皱眉,只是作报告的时候不打断别人是基本礼节,等报告结束,这个问题他们还要讨论。
接下来就是华国作协的几位老师,正如陆子光所说,作协并不是所有人都参加了。
即便是都有资格上台,但有些作家认为自己目前并没有值得分享的新成果,因此不会参加,反而愿意旁听,希望能从不同的作家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陆子光就没有上台,反而是王国梁上台作报告,谈到了他目前创作的新诗歌。从苏葵那里他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他谈到了这种诗歌的创作手法,发展空间,当然也没有忘记提到他的灵感源泉,是来自于一位叫苏葵的同志给他的点拨。
几位认识苏葵的老师都会心一笑,刚刚认识苏葵的谭惟伦更是把目光放在她身上,刚听说但不认识苏葵的比如张瑞山就只是冷嗤了一声。
上台作报告,那就该全部是自己的东西,灵感源泉是别人?
苏葵同样听得认真,自己说的和别人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也是不一样的,几场报告,她的笔就没有停下来过。
不知道是因为她年纪小还是别的原因,苏葵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上台。
在作协的最后一位老师作完报告后,苏葵就起身,往上面走去。
会场里不认识她的人也很多,纷纷惊讶地看着她。
本来在会场里出现这样一个年轻的面孔就很让人惊讶,谁知她竟然还站起来,走到了台上?
就是认识苏葵的谭惟伦,也没有想到苏葵不仅是作家,还能上台作报告?
原以为是写过几篇文章而已,但她现在能站上去,那性质就不一样了。他眼神深了深。
主持会议的宋万章向大家介绍苏葵的身份,并说道:“目前,苏葵同志的两部作品,《小草青青》和《清河乡之变》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她的创作开创了一个娱乐与启蒙相结合的题材,是基于现实一次非常崭新的尝试。下面就请苏葵同志来为我们作报告,讲一讲她的创作。”
面对下面来自于各地的知名作家以及大陆港城各界知名人士的目光注视,苏葵没有丝毫的慌张,她在上面侃侃而谈,说起自己的两部作品。
“……当时和陆子光先生通信,谈到通俗文学在今难有生存空间,有感于此,我便创作了这篇《小草青青》,希望能在通俗文学与当代文学中找到一个平衡……”
“……《清河乡之变》取材于我的家乡清河大队,大家应当知晓,目前清河大队正在进行一场试点。我同样有感于这场试点的历史意义,萌生了将它记录下来的想法。后这篇文章机缘巧合成为了宣传口,当然也引来了许多争议……”
这会儿很多人也从刚才的惊讶中回过神来了,不认识她的作家这段时间却也看过她的作品,知道了她就是最近报纸上正在争论的那篇文章的作者。
这会儿听了苏葵解读作品,倒觉得虽然年纪小让人惊讶,但实力却是有的。
而其余不认识她的各界人士,见她能上台作报告,并且作家们都没有任何意见,也默认她实力很强,能和这些知名作家同台作报告,说明她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
只是这其中有两个人并没有夸赞她的想法。
一个当然就是蒋美琴。
事实上,从苏葵一出现,她就觉得这人很眼熟,只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哪里见过这么厉害的人。
直到刚才苏葵说出自己的作品《清河乡之变》取材于她的家乡清河大队。蒋美琴终于想起来了。
苏葵!她不就是清河大队大队长苏全福的侄女吗?
原谅她到现在才想起来,甚至现在还不敢相信。
她嫁给周建林也有好几年,清河大队的人她也基本都认识,苏家她当然也知道,他家的穷是大队里出了名的。
她想起以前见过的苏葵,长得又瘦又小,不爱说话,总是低着头,听人说一天到晚读书,成绩就是上不去,整个人都是沉默寡言的。
和现在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明媚的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显得光芒万丈的仿佛不是同一个人!
况且清河大队的人几乎全部喊她以前的名字,见面就是葵花葵花,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以为她就叫苏葵花,之前听了苏葵的名字根本都没往那里想!
谁知道现在站在台上的这个人竟然真的是清河大队苏家那个葵花!
蒋美琴看着她愣住好久,然而坐在她旁边的谭惟伦却没有发现,他的目光同样正放在苏葵身上。
蒋美琴此时却没有在意这个,反而是颤抖了一下,自己认出了她,那她呢,她是不是也认出了自己?
除了处于震惊中的蒋美琴,另一个不为苏葵赞叹的当然就是张瑞山了。
“……这两部作品只是我的一次尝试,或许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的确很有启发。”
苏葵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道声音响了起来。
“现在我就有一个问题要问。”张瑞山看着她道,“这位苏葵小姐,方才你谈到的你的作品中人物是在反抗命运,那么你认为这种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
在场所有人都看向他。
“抱歉。”张瑞山微微向大家躬身,显得十分有礼貌,“我想我并没有打断这位小姐,她已经说完了,现在是可以交流的时候,不是吗?”
他现在的做派真的非常像一个人,也难怪两人能有交情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