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婉又让他验了当中的位置,果不其然,是当间的部分添了东西。
徐思婉听了答案,眼中已无半分波澜,只问他:“是什么?”
路遥道:“娘子若要问具体是哪几位药,臣说不准。臣只知道,这几味药皆为性寒之物,长久服用伤及肌理。”
徐思婉蹙眉:“有何害处?”
路遥又说:“女子用得久了,则不能有孕。亦可能月事不调,但就因人而异了。”
“别的呢?”
“没了。”路遥摇头,“这药分量极微,药性也温和,不会有其他害处。娘子日后若想有孕,臣开方为娘子调养,便也可行。”
徐思婉听罢心弦一松,花晨更是直截了当地松了口气:“那就好。若四小姐真要害娘子性命,那可真是蛇蝎心肠了。也不想想从小到大这些年,娘子是如何照顾她的。”
现下再说这些,已没意思了。
徐思婉摇摇头,目光定在路遥面上:“现在我们姐妹两个,你只能选一个人尽心了。她身怀有孕,你若选她我也不怪你,只是今日这些,还请你心里有数,不要说出去。”
路遥苦笑:“臣是奉娘子之命去照料的悦贵人的胎,远近亲疏,臣心里有数。”
“那好。”徐思婉勾唇,“既然如此,我有所求,便也直说了。”
路遥欠身:“娘子但说无妨。”
徐思婉思索半晌,先问:“你且告诉我,太后的病情究竟如何,能否痊愈,又还有多少寿数?”
路遥屏息:“太后的病已入胃经,乃是不治之症。但若太医院精心调养,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载,也还熬得住。”
“那便够了。”徐思婉缓缓点头,转而笑意更浓,口吻明快地又问,“那你究竟有没有本事弄一个死婴来宫里?”
.
正月十六日夜,京中落雪。
这场雪下得并不算大,但因夜晚天气寒凉,皑皑白雪还是渐渐积了起来。徐思婉拢着厚厚的斗篷在廊下立了许久,眼看着积雪覆盖枝头、遮住地面,好像能将世间的一切爱恨都覆住,只留一片清清白白。
唐榆一直没有扰她,任由她独自站了许久。直至夜色又黑了些,他安静地进了屋去,不多时又走出来,拿了只新盛好炭的手炉给她。
她回过神,伸手接过,他自然而然地将她原先捧在手里的那只拿过去,望着雪夜重重地舒了口气:“你是因何对你妹妹起的疑?”
“宁儿。”她自嘲地笑了声,“我将宁儿留给她的时候,当真没别的心思。最多不过怕她为了帮我铤而走险,便让宁儿帮我留意几分。可昨天小哲子来回话时却说,宁儿在做洒扫庭院的差事。”
唐榆疑惑一瞬,旋即了然:“你着意托付给她的宫人,横竖也不该去做这些粗使的活。她要么是对你存怨所以借此发泄,要么便是有事心虚,是以不敢让宁儿留在近前,生怕她听去什么。”
“不错。”徐思婉颔首,“这些人情世故的道理,是最简单的。若思嫣平素不知如何处理这些事便也罢了,可她在这些事上纵使说不上通透,却也知晓礼数,如此行事,自然蹊跷。”
唐榆缓缓点头,思索了片刻,又道:“那你又为何还让路遥去寻死婴?她若真是联手皇后在诓你,你岂不是正好中了她们的计?”
徐思婉美眸一转,笑吟吟的视线落在他眉目间:“我要她的孩子,但谁说我要按她的路子走了?”
唐榆哑然,明了之余又问她,“那你可会杀她?”
“谁?”
“悦贵人。”他定定地看着她,“若论算计,她如此行事,便比皇后与林氏对你的算计都久了。你可会杀她?”
“我倒没心思和自家姐妹打打杀杀的。”徐思婉嫣然而笑,顿了顿,又说,“不过,我倒真想知道她这般算计究竟是为什么,来日是要寻个机会好好问问她的。”
唐榆蹙眉:“这还能是为什么?你们同为宫妃,她怕是一早就想在圣宠上压你一头了。”
“不。”徐思婉摇头,“你不了解她,我不信她会为了一个男人如此费心。”
“那个男人是当朝天子。”唐榆听得好笑,也摇摇头,望向眼前的院子,“他的宠爱,不知多少女子趋之若鹜。让你说得,倒好像什么也不值。”
“他的宠爱,本来就是什么也不值。”徐思婉辩道,“那句‘趋之若鹜’背后,到底有几个人是真正喜欢他的?我瞧更多的都是喜欢荣华富贵。但思嫣……”
她凝神喟叹:“她若喜欢荣华富贵,家里难道给不了她?她作为侍郎府的千金,便是嫁人也不会差的。你瞧瞧京里那些在高门大户里执掌内宅的贵妇人,哪个不比宫中妃嫔过得风光自在?我思来想去,觉得她也不会是为着这些。”
“思来想去。”唐榆捕捉到这四个字,深沉的眼底添了几许复杂,“你是不是觉得太难接受,多少有些为她寻着理由自欺欺人了?”
“或许有吧。”徐思婉并不否认,答得轻松。在雪夜里站了太久,她到底觉得冷了,就转身回屋。唐榆跟着她进去,在她步入卧房时自然而然地绕到了她身前,帮她解下斗篷。
他们视线相触,徐思婉不自觉地漫开笑意,唐榆随着她也笑起来,她忽而说:“你睡茶榻吧。”
他无奈吁气:“不是早同你说过,我值夜时睡不着。”
“那你就别当是在值夜。”她说,“都进了冷宫了,哪还有那么多规矩?不如都自在一些,权当同万般斗争告了个假,养精蓄锐。”
“也好。”他薄唇轻抿,不再推辞什么。等她更衣后躺下身,自己便也取来被褥,将茶榻简单铺了铺,而后褪去外袍鞋袜,就睡下了。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他数年来只消值夜都心弦紧绷得毫无睡意,但现下依着她的话想“不是值夜”,心弦竟顺理成章地就松下来,没过太久,就已昏昏睡去。
月末,徐思婉让唐榆再度出宫与镖局走动时,顺便给远在边塞的卫川递了封信。
那封信是她亲笔所写,以红漆封口,信中只寥寥数字:今生恐无缘再见,唯愿君平安,勿念。
她没有提及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但他看了信当然会去打听,继而就会知道,她被打入了冷宫。
之后近半载的光景,徐思婉过得轻松平淡。
虽说是身在冷宫也仍有诸多谋划,但后宫众人都已认定她再也出不去了,便也无意在她身上多费工夫。
到了四月,又是三年一度的殿选。徐思婉在事后听闻,这回殿选时皇帝似乎心不在焉,倒是皇后格外上心,先后留下了十三人里,只有一人是皇帝做主留的牌子,余下的皆是皇后的意思。
后宫新人辈出,她冷宫旧人便更不值得一提了。
她们懒得再多看她一眼,但她倒乐得听一听宫中闲事,只当解闷。
身边的宫人们发觉她对这些感兴趣,就时常为她打听。她于是便听说,莹婕妤近几个月里似乎颇为活跃,不仅新排了数支舞引得皇帝龙颜大悦,还另辟蹊径地学了歌。她本就一副好嗓子,说气话来如百灵悦耳,唱起歌来自也动听。
是以在四月末,莹婕妤从二品淑媛,属下六嫔。
她又听闻在一应新人里,皇帝亲自做主留下的那位洛贵人朱氏并不是最得宠的,只是现下两国战事吃紧,她的父亲手握重兵,才显得她分外尊贵。
而新人中最得宠的……一时间竟不大说得准。
小林子打听之后盘算着说:“下奴听闻皇后近来身子又不大好。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她便又格外紧张起来,生怕再有宠妃危及后位,索性往陛下面前轮番推荐美人。陛下究竟有多少喜欢倒说不好,但碍着她中宫的身份和她的病情,面子也总是要给的,这阵子有四五位娘子风头都很盛。”
“四五位?”徐思婉笑了笑,“陛下不是多贪恋后宫的人,能惹出这样的阵仗,皇后真是费心了。”
再到五月中,入了夏,自南至北都热了起来。几场大雨后,南方又有了灾情,这回倒没闹起去年那样厉害的水患,却起了几场泥石流,涉及数处村庄县城,除却死伤不少外,田舍也都毁了不少。
这样的灾情,朝廷自要调集粮草赈灾。
徐思婉闻讯,寻来几处地方的县志,挑灯夜读数日。读完的那晚,正好又是唐榆值夜,她阖上书时他已在茶榻上睡了很久,她走过去将他晃起来,他迷糊地睁开眼:“怎么了?”
“我看完了,你听我说说再睡。”她道。
他苦笑,脸上寻不到分毫不耐,打着哈欠坐起身,她坐到床边上,翻开自己做笔记的册子:“受灾之处尽在蜀中,但其中,以曹鸣县、宏阳县、宁安县三处人口最多,这三处县城里,曹鸣县与宏阳县又坐落于山脉之中,若有战事,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些书,唐榆大多也看过些,脑海中有些模糊的印象,就点头道:“不错,是这么回事。”
徐思婉续言:“但这几处地方,却都不富裕。富裕些的,是与曹鸣县相隔几十里的胡云县。胡云县周遭良田极多,不仅庄稼种得好,草药收成也不错。这回受灾虽重,但应是最不缺粮草的地方。”
“嗯。”唐榆又点头,“然后呢?”
徐思婉说:“明日你从库中点出五万两银子,送去镖局,嘱咐那镖头亲自督办,押去蜀中。另再取一百两黄金,就说是给他和镖师们的辛苦钱。”
唐榆目光微凝,打量了她两眼:“你要帮朝廷赈灾?”
“算是吧。”徐思婉噙笑,“你告诉他们,这批钱押去蜀中,就提前在尚未受灾的地方大肆采买。不仅要买赈灾常用的糙米,还要买精米、精米、板油、猪肉,和各式方便押运的菜。”
“然后一并送去胡云县城,开设粥铺,分给灾民。”
唐榆听及此处不由一滞:“胡云县城?”他回思着她方才所言,谨慎地确定了一遍,“不是曹鸣或宏阳?”
“就送去胡云。”徐思婉笑意更浓。
夜色已很深了,屋中光火尽熄,只床边留着两盏供她读书的油灯。眼下她坐在茶榻边沿,与拔步床相隔十余步,昏暗的光火遥遥映照过来,将她这一抹笑勾勒得有些鬼魅。
唐榆望着她的笑,一时却仍不能参透:“到底什么意思?”
徐思婉轻嗤,一字一顿:“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唐榆倒吸凉气。
“我可还要做好事不留名呢。”她幽幽续言,“你与他们说清楚,施粥不许透露我的名号。若有人问,只说是宫中贵人的意思。”
说完,她自茶榻旁立起身,平心静气地走回拔步床那边。唐榆心底,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惊绽开,他怔怔地望着她的背影,鬼使神差地唤她:“思婉?”
“嗯?”她落座在床边,笑吟吟地与他对视。
他道:“你究竟要做什么?”
“做我想做的事情。”她垂眸,抑扬顿挫的语调很好听,“你若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可以直言告诉我。但我也不妨直言告诉你,这些吃的落到灾民口中横竖都是好的。一口肉菜下去,老弱妇孺或许就能多活几日,这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善事。”
在那样的境地里,人与畜生都没有什么分别了,活下去才是天大的事,谁能让他们活,谁就是在积德行善。
至于这“善意”再日后会惹出什么麻烦,那不是绝境中的人有资格在意的。倘若活不下去,他们也根本没命看到那样的麻烦。
唐榆不由得毛骨悚然,可她就那样坐在床边幽幽地笑着看他,在朦胧光晕之间,看起来又漂亮,又妖冶。
所谓女妖蛊惑人心,或许就该是这个样子吧。
他诡异地发觉自己已然被她的话说服了。可同样的话若由旁人口中说出,他大概只会觉得是谬论。
.
翌日天明,唐榆便拿着足数的金银出了宫。银子俱是银票,金锭则装了一匣。
他去那镖局将徐思婉的意思说与镖头听,那镖头叫丁鹏海,长得五大三粗,却是个老实厚道的人,还没听完就笑了:“呵,我从前只守着这镖局,和徐家打交道并不多,未成想倒真是个有善心的。得了,你回去告诉这位娘子,这事我准定给她办妥,至于这辛苦钱……”
他琢磨了一下,将金锭还了回去:“用不着了,只当我们也出一出力。我们这种刀尖上舔血的行当都得积德,不然日后遭报应,这次倒是个好机会。”
“好。”唐榆没有多强求,温和笑说,“那就有劳诸位。等诸位回来,我摆个宴席给诸位接风。”
“好嘞!”丁鹏海应得爽快,拿起那叠银票妥善收好,就到后院唤人去了。
唐榆见状也不再多留,又去集市上买了些徐思婉爱吃的点心,就回了宫。
几是在他刚入宫门的时候,消息就已传入了宫中。听琴不敢耽搁,闻讯就直接入殿向皇后禀了话,道:“奴婢听闻冷宫那位今日差了身边的宦官出去,给一间镖局送了银子,让他们送去赈灾。”
“赈灾?”皇后嗤笑,“怎么,这才几个月,就待不住了,这样沽名钓誉起来?这消息你只管让陛下知道,总归陛下是不能放她出来的,让她失望去吧。”
第91章 换子
边关。
因战局瞬息万变, 军队又常拔营行军,除却朝廷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外, 其余的一应书信都到得艰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