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初时没发出声,听琴只道她要喝水, 忙端来榻边的清茶, 然而送到近前, 却听皇后气若游丝地问道:“陛下呢?”
听琴送茶的手一滞,目光下意识地避了避,低头温言道:“娘娘刚昏过去那日, 陛下守了一整夜。这两日政务繁忙, 便一直在紫宸殿里。”
这话显有宽慰之意, 无非在说皇帝还是记挂她的,只是因为朝政抽不开身。
若在往常,皇后听她这样说便也过去了,因为皇后惯不是会争宠的人。身为中宫,她很是“大度”,能平心静气地看着嫔妃承宠——只消她们别闹得太过。
然而今日这话却没能劝住皇后,几是听琴话音刚落,她就问道:“倩贵妃在?”
听琴一噎,将头压得更低,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是,倩贵妃一直在紫宸殿里伴驾。”
有了这一句,便可知什么政务缠身都是幌子了。
皇后病中虚弱的双眸里渗出愤怒,在那愤怒的推助下,她连气力都多了几分。听琴正要劝,她已先起了唇,掷地有声道:“去将那匣子取来吧!”
听琴陡然一颤:“娘娘?”
“去!”皇后厉喝,听琴不敢再多耽搁,连忙起身,匆匆行至衣柜前。
放于衣柜角落处的一方目下颜色暗沉,毫不起眼。听琴将她捧到皇后跟前,皇后撑坐起身,面目表情地将木匣打了开来。
听琴屏息打量着她,不难看出她脸色冷得吓人。
她鲜少能见到皇后这样。皇后在这个位子上坐了这么多年,已经将体面融进了骨子里。哪怕倩贵妃那样嚣张,皇后也能在她面前维持住端庄得体的样子。近几个月里一后一妃在后宫之中愈发有了水火不容之势,是因为倩贵妃已无所顾忌,嚣张跋扈之态尽显,一次次地将体面踩在了脚下。
皇后沉默地取出木匣里的几只信封,执在手里,视线凝滞了半晌。
最后,她挑出最新的那一只递给听琴,道:“给本宫熬一碗参汤,本宫缓上一缓。明日……你得空便去紫宸殿禀话吧。”
“……娘娘。”听琴不由窒息。
“是他们逼本宫的。”皇后淡淡道。
这一步狠棋她筹谋已久,始终没有走出去,一是不想这样撕破脸,二是顾及皇帝的颜面。
她近来反反复复地思索过他们之间的情分,私心里觉得,做了这么久的夫妻,不论是喜欢还是厌恶,总该保全对方的体面。
可皇帝,显然已不顾及她的体面了。既然如此,她也不必再顾及他,那就让这风浪卷起来吧,让这风浪卷走倩贵妃,让他也颜面尽失,只消能稳固元珏的地位,她就什么也不必管了。
.
翌日上午,紫宸殿。
皇帝握着念珺的小手写了一刻的字,念珺就不高兴了。她硬将小手从皇帝手中挣出来,身子也从他膝头滑下去,哒哒哒跑进寝殿,二话不说就往茶榻上爬。
徐思婉正坐在茶榻上读书,见状伸手将她揽住,柔声道:“写完字了?”
“没有。”念珺拧着眉头,拽住她的衣袖,“母妃陪我写,好不好?”
徐思婉一怔:“你父皇呢?”
“不喜欢父皇陪我写。”念珺小声。边说边扫了眼殿门口的方向,见父皇并未跟过来,才又眼巴巴地望向徐思婉。
徐思婉摒笑:“好,那母妃陪你写。”言毕她睇了眼花晨,花晨便行至寝殿内的书案前铺纸研墨。念珺笑起来,喜滋滋地拉着徐思婉的手走过去,等徐思婉落座就坐到她膝头,乖乖地提起笔来。
母女两个便这样一笔一划地写了近半个时辰。临近晌午,有朝臣前来议事,徐思婉就正好带着念珺回了霜华宫,先行用膳。
用完膳,前两日出宫去的唐榆也回来了。念珺一贯与他亲近,见他回来就欢呼雀跃地迎出去,追着他喊叔叔,问他出宫都干什么了。
唐榆笑着将她抱起来,一壁摸出在宫外给她买的布老虎,一壁大步流星地走进寝殿。
入了殿,徐思婉抬眸看看他,也笑起来:“如何了?”
“管事的说再忙几个月,最多到年关时,就可住进去了。”唐榆说着扫了眼四周,看房里没有旁的宫人,就自顾坐下来。
徐思婉手边恰有尚未动过的茶水,想他赶路赶得累,就直接推给了他。他喝了一口,问:“你给我寻了多少书?”
徐思婉愣了愣,道:“也没有多少吧?”
“还没有多少?”唐榆失笑,“我去看了,已修整好的内院西屋里全是木箱子,木箱里都装得满满当当。若是搬出来,只怕书房里都放不下。”
“有那么多?!”徐思婉一时诧异,定神一想,好像也不夸张。
她知道他爱读书,为他筹备宅院时就花了大力气去寻书。四书五经之类的着作自然是有,除此之外还从翰林院搜集了许多新书,门类齐全,不知不觉就凑了好些。
她于是只能说:“若是书房不够放,就放在库里好了,什么时候要用再寻出来看。只要别受潮,倒也不怕放的。”
“嗯。”唐榆笑应,现下却在想,不如多备一间书房?
他孑然一身,她给他备了一间六进的宅院,是横竖也住不完的。若将书房与旁边那间屋之间的墙打通,就成了一间大屋子,就够地方放书了。
……只是格局太长了些,有些怪。
唐榆心里胡乱盘算着,念珺不懂他们在谈什么,抱着刚得的小老虎过来拉他:“叔叔陪我去荡秋千!”
徐思婉蹙眉:“叔叔刚回来,你让他歇一会儿。”
念珺扁一扁嘴,倒也不闹,只是在唐榆身边蹭了起来:“那我少荡一会儿!”
“好,叔叔陪你去。”唐榆放下茶盏就要跟她走,徐思婉暗暗一瞪:“别惯着她了!”
惯着念珺的人实在太多了。不算念珺不喜欢的皇帝,也还有莹妃、恪贵妃、思嫣、唐榆、花晨……此外更有许多人上赶着巴结。她自然知道念珺过得很高兴,却也不得不担心这样下去迟早要被惯坏,近来见念珺随着年纪渐长能听懂的道理也渐渐增多,许多时候就不大依着她了。
唐榆却不在意,摇着头轻哂:“便是惯能惯她几年啊?念念已经很懂事了。”
话没说完,两个人就已走出了寝殿。徐思婉无话可说,坐在那儿想了想,也就做了罢。
唐榆牵着念珺的手,念珺蹦蹦跳跳。二人一并穿过外殿,再走出外殿的殿门,正碰上一个宦官进了院门。
那宦官的衣裳与唐榆一样都是大红圆领袍,宫中够身份穿这衣裳的宦官总共也没有几个。唐榆下意识地将念珺往身后挡了挡,自己迎上前,拱手:“胡公公。”
“唐公公。”来者是长秋宫新上任的掌事宦官胡德意,走到他面前,也拱了拱手。
念珺在唐榆身后探出脑袋,好奇张望,胡德意眯着笑,躬了躬身:“公主安。”
念珺不惧,但也不吭声,还是望着他。
胡德意再度看向唐榆:“皇后娘娘那边有点事,不知贵妃娘娘是否方便?”
唐榆颔首:“公公稍候。”
说罢他回身就要进屋,念珺一看,赶紧拽他,认认真真地提醒:“荡秋千!”
“一会儿再去。”唐榆压音,念珺闷闷地一应,就被她带回殿里。徐思婉所坐的茶榻临窗,本也听到了些外头的声响,见他们进来,就问:“怎么了?”
“是皇后跟前的胡德意,说皇后有事传召。”唐榆道。
皇后?
徐思婉神思微凝。屈指数算,她已有近两个月没见过皇后了,满后宫的妃嫔也都有两个月没去长秋宫问过安了。每逢初一十五,众人都是来她的霜华宫相见。
现下皇后突然要见她,徐思婉隐觉不对,心下猜测只怕是有些大事。
她于是备了步辇,带着宫人,浩浩荡荡地去长秋宫。
长秋宫中,皇后撑着病体起了身,命听琴与弈棋为她精心梳了妆,又再行饮了参汤,才挪去外殿会见妃嫔。
六宫嫔妃得了她的旨,很快就陆续到了。但正主不来,她就一个字也不急着说。
嫔妃们看看她的神色,也摸不清是出了什么事,只得无所事事得喝茶。
过了约莫一刻,皇帝先一步到了,众人离席见礼,皇帝上前扶了皇后一把,打量着她的气色,脸上多有欣慰:“皇后看起来好了许多。”
这话好似一句夫君对妻子的关切,若放在从前,皇后大抵会有几分动容。但如今,她心中已没有任何波澜。
她颔了颔首,便落座到侧旁,皇帝亦在主位上落了座,也就是刚坐定,倩贵妃便到了。
满座嫔妃又是一番见礼,徐思婉也向帝后施了礼,殿中这才彻底安静下来。徐思婉依着位次坐到恪贵妃对面,望着皇后,道:“忽闻皇后娘娘传召,到了长秋宫才知六宫姐妹都来了,不知是有何事?”
皇后不看任何人,眼帘低低垂着,倒莫名地更显威严:“天气渐凉,本宫也不想让六宫劳碌,只是兹事体大,本宫思来想去,还是要当众说个明白才好。”
说罢,她抬了抬手,示意听琴:“去取来吧。”
“诺。”听琴垂眸福身,折入寝殿,不多时取出一枚信封,毕恭毕敬地奉与徐思婉。
徐思婉不明就里地信手接过,边将信封打开边听皇后道:“这信,是在皇宫西侧通往宫外的水池边沿处找到的,初时只是宫人路过时掉了东西,无意中瞧见,后来竟隔三差五便有一封。”
她说着,徐思婉手中的信也已展开,信上的字迹令她眼底一颤。
皇后立时捕捉到她的反应,唇角勾起:“看倩贵妃的神色,这信的由来,倩贵妃是有数的?”
徐思婉屏息,目光一目十行地将信扫了一遍,便看出这似乎不是一封孤零零地来信,看措辞倒像回信。
一时间心念犹如斗转星移,她辨不出这信的真假,却知皇后既敢拿出来说,就必定已由不得她不认。若她矢口否认这信的来处,恐怕正着了皇后的道。
徐思婉轻哂,随手将信递给旁边的唐榆,四平八稳地回皇后的话:“不瞒皇后娘娘说,这信上的字迹臣妾瞧着眼熟,像是那逆贼的字迹。只是一别数年,臣妾也不知他字迹是否有所改变,娘娘若要查个清除,还需着人来验。”
“好一个一别数年。”皇后微笑地看着她,温和地笑容里透着说不清的寒意。又一睇听琴,听琴又取出一封信奉与徐思婉。
皇后缓缓道:“那这一封呢?”
徐思婉挑眉,面不改色地将信封拆开,抽出信纸一看,上面竟赫然是自己的字迹。
这封信比卫川的那一封要短许多,然寥寥几句话却情意绵长。再做细看,卫川的那一封回信应当正是回的这一封。
她读得心惊,面上却一声冷笑,继而再度看向皇后,直言道:“这是臣妾的字,但这就怪了。听皇后娘娘适才所言,这信件借由宫墙出的沟渠往返已有许久,娘娘也早已知情。既然如此,这去信让娘娘扣下了,逆贼的回信又从而谈起?难不成……”
她笑了声,目光一睇莹妃:“难不成皇后娘娘觉得臣妾本事滔天,即便与那逆贼相隔千里,也能让他知道臣妾在信上写了什么。是以他便是见不到信,也能写就回信来?”
莹妃察觉她那一睇就已会意,听她说完,笑吟吟地接话:“你这话说的,若真是那样,又何必回信呢?直接心意相传,天王老子都查不着,也不至于落人话柄。”
“莹妃这话说得十分在理。”皇后笑意愈深,目光深深地望向徐思婉,一字一顿地告诉她,“所以本宫也不怕直截了当地告诉倩贵妃,你这几个月来着人去取回的信,都是本宫仿造的。为免你起疑,本宫还多造了两封,让你与卫川都认为对方出于谨慎改让旁人代笔,所以,你们才都没有怀疑过这其中还有第三个人。”
徐思婉目光一凛,皇后并不待她反应,离席朝皇帝一拜:“陛下,臣妾初次发现那地方有信时,并不知是倩贵妃与卫川。他二人行事谨慎,信中并无称呼。只是臣妾担心有人秽乱宫闱,不敢大意,这才留了意一直着人盯着。直至上一封信……”
她说着偏了偏头,淡睇了徐思婉一眼:“不知是否因为卫川谋逆,屡战屡胜,让倩贵妃放松了警惕,这才有了信中的称呼。卫川再回过来的信里,也提及了‘思婉二字’。臣妾这才知道,一直与宫外藕断丝连的,竟是宠冠六宫的倩贵妃!”
她越说越是掷地有声,带着伸张正义般的怒意。
徐思婉不敢显出分毫慌张,报以一声冷笑:“皇后娘娘只怕不知,昔年让那逆贼前去投军还是臣妾的主意,因为臣妾不肯他在京中引得流言如沸,玷污了圣上清誉。刀剑无情,若臣妾当真与他藕断丝连,岂有送他去死的道理?”
她身侧,唐榆只盯着手里写有卫川字迹的那封信,目不转睛。
皇后轻嗤:“这话倩贵妃从前说说便也罢了。如今这番光景,焉知倩贵妃不是早早就与他一同谋划造反,才让他去了军中?”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嫔妃们查验观色,终于有人落井下石起来,史美人娇声道:“是啊,臣妾听闻那逆贼先将父母神不知鬼不觉地接了出去,接着便是谋反,谋划已久的样子,不知有没有倩贵妃的手笔?”
“本宫还道自己读书读得够少了,看来史美人看不如本宫。”莹妃凌凌反驳,“沙场是什么地方?卫川谋逆之前,早已征战几载,历经战事无数,谁能保证他一定能活下来?如今他有不臣之心也还罢了,美人妹妹不想着如何帮朝廷解决这心头大患,倒很会在这里窝里斗。”
说着她望向皇帝:“陛下可别一时火气上头着了他们的道。依臣妾看,单是为了这几年在边疆吃的苦,那逆贼保不齐也记恨倩贵妃呢。陛下若真不明不白地发落了倩贵妃,可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皇帝没做声,史美人一张娇容憋得通红:“后宫不得干政,臣妾岂有办法解决这等心腹大患!”
莹妃笑颜不改:“解决不了就闭嘴,轮的着你在这里泼莹妃脏水?也不瞧瞧自己是什么东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