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最后说服了自己信她,自然万事大吉。可若他过不去那道坎儿,她离了这长秋宫,大概就再难寻得斡旋余地。
她不得不承认,她这次棋差一着了。
她一直自问很会拿捏人心,但这回确是皇后更胜一筹。皇后拿准了他的多疑、拿准了他要顾全颜面、那准了他会在意她的旧情,一张大网早在几年前就已悄无声息地织了起来,她分毫不知,一旦落下,就足以让她逃无可逃。
更可怕的是,只消让皇后安安稳稳地赢了,皇后大概就不会留她的命了。因为只消留着她的命,她就有可能如上次一样东山再起,皇后吃一堑长一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栽两次跟头。
徐思婉银牙暗咬,自知困局难破,可皇帝既发了话,她便也不好多耗在这里。
她只得从容不迫地起了身,垂眸轻福:“臣妾告退。”
说罢,她就转身离去。随行宫人们连忙跟上,一行人静默地出了长秋宫,唐榆打了个手势,花晨就领着宫人们压低了脚步,方便他们说话。
隔着咫尺之遥,徐思婉觉出唐榆在目不转睛地打量她:“思婉,你可有对策?”
“实话实说,暂且没有。”徐思婉口吻沉沉,一声喟叹,“皇后筹谋已久,这局不是那么好破的。我想着……”她顿了顿,“你有仿人字迹的本事,若没有其他办法,你便依着我与卫川的字迹仿两封信来。到时我光明正大的呈给陛下看,便可让他知道这字迹你仿得,旁人便也仿得,他的疑心就可减半。”
“可旁人能写出你们的字迹,并不等同于证明那信不是你们写的。”唐榆说得平心静气,低垂的眼眸里多了几分凌光,“况且,君心多疑你是明白的。这疑心他只要有一分一毫的残存,于你而言都是祸患,只是‘减半’又有何用?”
“可还能如何?”徐思婉长叹,“现如今,陛下已不信我,便也不会去审皇后身边的人。就是审了,这样的大事皇后也必定是着死忠去办,不可能招供。我若能暂且缓一缓他的疑心,也能争得斡旋余地了,日后的事……来日方长,我还能让他慢慢信我。”
“只怕皇后困兽之斗,不会给你这个机会。”唐榆又道。
这话说得忽而很有步步紧逼的意味,徐思婉心下的烦乱被他一激而出,猛地回头:“那你要我怎么办呢?!”
她一声怒喝,话刚出口,就已后悔了。
这份火气本不是冲着他的,实是困局让人不安。却见他淡淡地低下眼帘,一字一顿地告诉她:“还有别的办法的。”
“什么?”徐思婉一怔。
他抬起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她,退开半步:“陛下的疑心你承受不起,能更少一分都好。你记清这一点,别犯糊涂。”
徐思婉听着他的话,心中陡然升起一股异样。然而他不等她反应,语毕猛地回身,头也不回地往长秋宫跑去。
“拦住他!”徐思婉头皮发麻,出言疾呼。随得略远些的宫人们一时却未能回神,眼看唐榆与他们擦肩而过,徐思婉再行厉喝,“张庆,小林子!拦住他!”
众人如梦初醒,连忙追去,徐思婉亦拎裙急赶,目光紧盯着唐榆的背影,在她离长秋宫尚余两丈远的时候,脚力快些的张庆离唐榆已咫尺之遥,然而伸手时终是迟了一步,唐榆已先行迈进门槛。
“唐榆!”徐思婉又喝了声。若在往常,他必要听她的话,此时却没有任何反应。
她脚下一个趔趄,花晨忙将她扶住,又走几步,她也到了长秋宫门口,只看到皇帝已走出宫门,面色犹是那般的阴沉,唐榆几步上前,伏地下拜:“陛下,这书信往来之事,贵妃娘娘给不了陛下解释。因为信不是贵妃娘娘所写,而是下奴所书。”
随出来的六宫嫔妃一阵愕然,皇帝同样一滞:“你说什么?”
他一边问,一边看向正步入宫门的徐思婉。
徐思婉却顾不上看他。入宫这么久,她第一次这样置身危险却顾不上皇帝,她只盯着唐榆,心中的无措到极致。
她于是几步走上前,顾不得施礼更顾不得旁人,下意识地挡在皇帝与唐榆之间,怔怔摇头:“休要胡说,跟我回去。”
若非恍惚间还记得这是长秋宫、记得天子就在自己身后,她更想说:求你了,跟我回去。
唐榆失笑,抬头望向她:“娘娘其实早就猜到了,是不是?下奴知道娘娘自信与陛下感情甚笃,可娘娘不能为了护着下奴,背负这样的嫌隙。”
“你住口。”徐思婉呼吸不畅,“你住口……唐榆,你住口!”
说着她抬头,急喝:“押他回去,关起来!免得他这样胡言乱语!”
张庆知晓她的心思,便也不顾圣驾,将心一横就要带着人上前。然而刚提步,就闻皇帝声音一沉:“阿婉。”
天子与生俱来的威严终是令众人一栗,徐思婉薄唇轻颤,一分分转过身,突然怕得看都不敢看他一眼:“陛下,不是他。”
可皇帝并未看她,目光从她身上越过,冷睇着唐榆:“你说。”
唐榆笑音低哑,语气中浮起一股让徐思婉觉得陌生的玩世不恭,说起这些话却很合适:“下奴倾慕贵妃娘娘已久,却可望而不可得,也知自己身份卑贱,配不上,私心里很嫉妒卫川,虽也得不到娘娘的心,却到底还有幼时相识的情分。所以……”他缓了口气,笑意更深,“所以下奴仿冒贵妃娘娘与卫川的字迹,自己给自己写信,聊作安慰,藏于那水沟之中,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却未成想会闹出这样大的麻烦,拖累了娘娘。”
他说得慢条斯理,那么熟悉的声音,在徐思婉背后响着,一分分激出她的冷汗。
她掩在袖中的长甲紧紧掐入皮肉,却还是克制不住地慌张,一股子空洞在心里绽开,她逃无可逃地意识到:她要失去他了。
皇帝的神情却因此一松,目光从徐思婉面上一划而过,虽然仍含着疑色,但已温和了许多。
正殿中,本要回寝殿的皇后也听到这边的变故,不由黛眉紧皱。虽已筋疲力竭,还是搭着听琴的手,硬撑着走过来:“哪里来的刁奴,在这里信口胡言!”
“皇后娘娘所言极是!”徐思婉连忙出言。说来好笑,她在这个时候竟反倒要将皇后视作救命稻草了。
接着他侧首,冷睇唐榆:“你便是要救本宫,这主意也实在糊涂,本宫留不得你了。张庆,押他出去……杖四十,打发去浣衣局吧。”
说完这些,她只盼唐榆能闭嘴。
唐榆反笑:“是否信口胡言,下奴写给皇后娘娘看便是。”
“你……”皇后不禁一慌。她本以为这一手能让徐思婉毫无防备,可唐榆这副底气十足的样子,却像有十二分的把握能够翻盘。
唐榆也毫不客气地抓住了皇后这一抹慌张:“娘娘慌什么?莫不是娘娘早已知道那书信往来与贵妃娘娘毫无关系,却拿准了字迹相同,蓄意将这脏水泼到贵妃娘娘身上?”
徐思婉眼中一片黯淡。
他在她身边太久,也已学会了如何左右皇帝的心思,现下步步周全,不仅将戏做得好,还能反将皇后一军。
可这会要了他的命。
唐榆眼见皇后面色发白,便适可而止,风轻云淡地看向皇帝,又道:“刑部的三位大人理当还未走远,陛下不如传他们回来,等下奴写好,便可查验。”
皇帝冷睇着他,眼中一片阴鸷。短暂地死寂之后,却允了他的话:“王敬忠,去传他们回来。”
语毕他先行转身,大步流星地回到殿中。
众嫔妃面面相觑,但无一人敢作声,瑟缩地也回到殿里。唐榆自顾起了身,亦入殿去,与徐思婉擦肩而过时他不敢看她,只怕看一眼就会后悔,会想要继续陪着她。
她盯着他入殿的背影,过了良久才撑起力气,也迈进门槛。
皇帝已在主位上落座,划在唐榆面上的视线宛若刀子,笑意森寒可怖:“朕先告诉你,你若写不出,欺君,车裂;若写得出,觊觎贵妃,夷三族。”
夷三族。
这三个字落入唐榆耳中,激起他一抹嘲弄的笑。
他的三族之内,就剩他一个人了。
现在普天之下他在意的人只剩一个,车裂又如何?
第107章 诏狱
说话间已有宫人搬来桌椅与文房四宝, 唐榆垂眸落座,不再理会任何人, 提笔蘸墨。
徐思婉一步步地走近他, 没走一步,都觉得气力更虚了一重。离他还有半步远时,她几欲脱力地跌倒, 花晨险些扶不住,索性他所坐的椅后有靠背,她及时伸手搭住,才勉强站稳。
她的视线从他肩头落下去, 依稀看出他正写下字是她的笔迹。这样的笔迹, 他曾拿来逗她、戏弄她,她从不在意。却从未想过, 这字有朝一日会要了他的命。
皇帝只心平气和地坐着, 等着唐榆写字,好像看不到她的脸色煞白。
徐思婉脑中嗡鸣不止, 入宫八载,她第一次生出一股不管不顾地冲动。她盯着皇帝,心跳愈发地快,一时想跟他说, 那书信里没有什么和卫川的旧情, 只是她和唐榆在暗通款曲;一时又幻想自己手里有一把刀, 那她这便可上前取了他的性命,然后,大不了就是与唐榆一起死于极刑。
她想, 如果一个人去走奈何桥, 一定很孤单吧。
他在人世间已经孤单了这么多年, 她怎么能让他自己去走那条路呢?
可她偏生什么都做不了。
秦家满门的亡魂在天上看着,容不得她这样的私心,让她没办法在这样的时候不管不顾地豁出去,陪一个肯为她舍命的人共赴黄泉。
只这片刻工夫,唐榆便已写完了第一页。他用她的字迹随意默下了一篇诗文,放到一旁,又换了页纸,改写卫川的字。
待他将这一页也写罢,刑部的人也干回来了。唐榆离席起身,退到旁边,不置一词,温和平静的模样就像等先生来评判作业的学生。
刑部三人上前,为首的刑部尚书拿起那两页纸只扫了一眼便露出讶色,徐思婉触及他的神情,猛地回神几分,薄唇紧紧一抿:“卢大人,唐榆对本宫忠心耿耿,本宫不信他会做这样的事。是与不是,大人可要看仔细了。”
这样意有所指的话实不该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尤其还是当着皇帝的面。
唐榆沉声:“娘娘。”
皇帝亦睇她一眼:“坐。”
徐思婉撑着一口气不欲理会,不经意间再与唐榆视线相触时,却被他眼底深深的担忧一激。
她不由定睛细看,可他及时避开了她的目光,她低眉静了静,终于走到侧旁的位子上,沉默落座。
死一般的寂静再度在殿中蔓延开来,刑部三人拿着那数张纸页再三比对,额上直因重压而沁出冷汗。上前禀话之时,每个人都梗着脖颈,无一人敢看徐思婉:“陛下……”
皇帝抬了抬眼帘。
刑部尚书道:“这位公公所书的两种字迹,确与适才的信件……是一致的。”
“不可能!”皇后拍案而起,一时连病中的虚弱都荡然无存。她满目的怒色,视线在徐思婉与唐榆间一划,已顾不得什么仪态,指着徐思婉怒然质问,“是你……你早有防备,所以让他练的,是不是!”
“嗤。”唐榆轻笑出声,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摇摇头,从桌上挑出一张纸页,几步上前,向皇后一递,“下奴适才不知该写些什么,只得随便默一篇文章。这篇《郑伯克段于鄢》,娘娘若没读过,不妨读上一读。”
《郑伯克段于鄢》里有一名句,乃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唐榆言毕松手,任由那页纸飘落在皇后面前,视线一转看向皇帝,颔了颔首,但并无太多恭敬之态:“车裂之刑,下奴愿受。”
“不行……”徐思婉声音沙哑,皇后不待她多言,急急在皇帝身前跪倒:“陛下!倩贵妃一贯谨慎,与逆臣藕断丝连却让宫人备下后手也不足为奇,唐榆所书的字迹,并不足证贵妃的清白!依臣妾看,还是该将人押去宫正司例行审过,若他重刑之下仍不改口,倒还有几分可信。”
“皇后娘娘这是想用屈打成招来扳倒贵妃娘娘?”唐榆口吻轻飘,似笑非笑的神色间透出嘲弄。
徐思婉心绪一片混乱,连听进耳中的话语都变得不真切,好像是从天边传来,离得很远。她于是迟钝地缓了许久才辨明他们在说什么,用尽力气撑着扶手离席,几乎是下一瞬就跌跪了下去:“陛下。”
她终是从万千思绪里理出了一个可用的说辞:“此事若说是唐榆所为,臣妾横竖是不信的。但臣妾与逆臣之间并无私情,陛下只管去查便是,臣妾不怕,只求陛下不要殃及无辜。”
唐榆回过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一种不合时宜的喜悦在他心头泛开,让他觉得什么都不必怕了。
因为他发现,她竟然是真的在乎她的死活的。
适才在步入长秋宫的一闪念间,他不是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只是走了她谋划好的路。因为她那么聪明、那么会拿捏人心,实在不该想不到这样的脱身办法。
只不过他不在意。这个局他必须要帮她破,哪怕她本就在算计他,他也愿意为了她去死。
可现下,伴着她的一度又一度争辩,他心底的迷雾渐渐散了。他发现她真的想保住他,哪怕让皇帝去查她和卫川。
他心底泛起一重奇妙的感触,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什么也顾不上,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突然觉得自己这一辈子虽然实在说不上过得好,但却是值得的。
徐思婉又道:“若陛下实在对臣妾生疑,臣妾愿去冷宫度过余生。但这样子虚乌有的罪名……不该牵连旁人。”
安寂之中,皇帝靠向宽大的椅背,闭目沉吟不语。
满座嫔妃都看得出他在迟疑、在摇摆不定,在揣摩皇后和贵妃的话,在掂量整件事的轻重。
最终,还是对清誉的在意占了上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