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反目已成定数,不论皇长子是否战死沙场,她都会觉得很畅快。
当日晚上,长秋宫里忙着皇后的丧仪,皇帝好歹没在这时候去霜华宫。徐思婉和莹妃喝着茶,听宫人说皇长子与二公主吵了起来。
“怎么回事?”莹妃问了句,宫人一时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倒是次日,恪贵妃为着皇后丧仪的事来霜华宫和徐思婉商讨,徐思婉想起这事就问了问,引得恪贵妃一叹,自己不欲多说,就告诉宫人:“去请二公主来。”
佳悦本也是随她同来的,她进了殿议事,佳悦就去陪念珺玩去了。
于是宫人出去一请,只片刻,佳悦就来了。徐思婉将她拉到身前,和颜悦色地询问:“听闻你昨日和皇长子起了争执?”
佳悦一听,猛地甩开她的手,皱眉道:“母后也要为这个说儿臣么?”
徐思婉不觉一怔,倒没想到佳悦改口改得这样快。
她想了想,温声解释:“本宫只是不知出了什么事,要问问你。究竟缘何起的争执,你切说来听听。”
佳悦紧绷的小脸这才放松了些,却仍不快分明:“儿臣本是想着大哥再过几日就要带兵出征,便备了些东西去送给他。不料他却跟儿臣说,不许认您做母后,还说您……说您气死了他的母后。”
徐思婉屏息,与恪贵妃相视一望。恪贵妃无奈地笑笑,佳悦续言:“他这话儿臣听着便觉可笑。他是先皇后所生,先皇后待他自是好的,可对儿臣和姐姐,哪曾有过几分关照?不说别的,就说姐姐和亲去的嫁妆儿臣就看过,其中少说三成是您做主添的,如今要儿臣在您和先皇后之间选先皇后……大哥他……他……”佳悦气结,“他怎么说得出口啊!”
佳悦的这份怒气,徐思婉相信是真的,因为一直以来她对佳颖佳悦姐妹两个都不错。
虽然这份关照里一多半是为了笼络住恪贵妃,可比之先皇后到底还是强多了。皇长子这时候逼佳悦这样表态,实在是乱了阵脚。
徐思婉一喟,复又拉住佳悦的手,温声劝道:“你的心意本宫明白。但你听着,日后再有这样的事,你不要跟你大哥强争。他到底是嫡长子,坐拥的势力不是你一个公主能比的,你若得罪了他,本宫怕他打错主意。”
佳悦摇头:“儿臣自然知道敌不过他,可现下这样,不是儿臣想争,是他逼着儿臣去争。”
这话倒说得连恪贵妃都一愣:“何出此言?”
佳悦呼吸一滞,怯怯地望了母亲一眼。徐思婉见状,方知昨日的事情,恪贵妃只怕也不知全貌。
佳悦在两位长辈的注视下沉默了半晌,又局促不安地看四周的宫人。徐思婉会意,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们退下,佳悦安安静静地竖着耳朵倾听,直至听到门响才松了口气,压声道:“母后,大哥他说……他说……”
“说什么了?你这孩子,赶紧说明白!”恪贵妃有些急,徐思婉温言:“你只管说,不要怕。”
佳悦狠狠咬了下嘴唇,低下头,眼眶红起来:“大哥他说,等他凯旋立了战功,就逼父皇‘清君侧’。母后,儿臣知道清君侧是什么意思,这样的事若闹起来,势必牵涉众多。儿臣的母妃、还有莹妃娘娘、悦贵嫔娘娘、还有念念……只怕都逃不了。母后,大哥他是不是疯了?他怎么能……怎么能呢!”
徐思婉看着她满目的忧愁,心底生出几许心疼。十三岁,到底还是懵懂的年纪,能想到这样的“牵涉众多”已不容易了,不怪她会直接和皇长子争起来。
佳悦越想越不安,拧着眉,又续道:“若到时您和母妃都没了,那我姐姐怎么办呢……她一个人在若莫尔,父皇也对她并不上心,若宫里没人给她撑腰,她……”
“好了,好了。”徐思婉连忙安抚她,“你不要胡思乱想,真能给佳颖撑腰的,是她大魏公主的身份,不是我们这些后宫妇人。至于皇长子那些话……”她语中一顿,“他纵使真有那个心,立战功的事也是八字都没一撇,你莫要自乱了阵脚。”
佳悦眼眶红红的,问她:“儿臣是不是该去告诉父皇?可是……”说着又更难过了,“父皇不喜欢儿臣,儿臣可不可以让念念帮忙?”
“佳悦。”徐思婉神情间多了三分郑重,语气也放缓,听着愈发语重心长,“你听母后的话,这件事你不要再想了。母后听了你这些已经心里有数,若到了必要的时候,自会让你父皇知道。现下离那一刻还远,你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搞不好倒让皇长子抓了你的错处。”
佳悦闻言沉默了许久,终是抹着泪点了点头。徐思婉又哄了哄她,让她去和念念玩,她走了两步,转过来再度道:“母后要护着我姐姐。儿臣、儿臣其实知道……父皇是靠不住的。”
“嗯,母后明白。”徐思婉和颜悦色地应下,佳悦这才低着头默默地走了。
徐思婉一声叹息:“佳悦才十三岁,便也知道陛下靠不住了。”
“她和佳颖懂事都早,知道父皇不疼她们。”恪贵妃满目心疼,摇了摇头,“也是我这个当母妃的没用,护不住她们。素日若没有你说好话,陛下便连见都懒得见她们一眼。”
徐思婉面色不由冷了些:“当爹的管生不管养,便是德行有亏,姐姐就别自责了。”
恪贵妃哑然,好生打量了她几眼,小心询问:“你和陛下……”她顿声,挑了个委婉的说辞,“吵架了?”
“没有。”徐思婉笑起来,并不为刚才的话做什么遮掩,只心平气和地道,“我们两情相悦是一码事,我恼他待孩子们不尽心是另一码事。不瞒姐姐说,其实念念也不喜欢他,他啊,讨好念念都讨好不到点上。”
恪贵妃听得一阵笑,揶揄她们母女都是人精。
时光飞逝,年关眨眼就过了,礼部择定的册后吉日就在元月,一场册后大典办得隆重,徐思婉却看到一些细节之处多有疏漏,可见国库已然捉襟见肘。
这一些“不完美”于她而言,才是最让她高兴的。她窃笑着将这些藏在心底,掰着指头猜这天下还能维持多久。
然而这一天,远比她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
二月初,京城的草木才刚刚抽出绿芽,大军就已兵临城下。
徐思婉白日里闲来无事地翻了翻后宫的账册,发落了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嫔妃。还趁皇帝为战事暴怒时趁机告了两个宗亲的恶状,让他们被一杯鸩酒赐死了。晚上刚要入睡时,就听小宦官跌跌撞撞地闯进来,哭喊道:“娘娘,叛军破城了!”
小宦官边说边跪下去,瞧着倒也不是非行大礼,只是吓坏了。
徐思婉坐在床边,眉心一跳,好歹按捺住了呼之欲出的笑意,扬音唤来张庆:“张庆,你领着人去各宫,将各宫妃嫔与皇子公主们都看起来,谁也不许慌、不许乱。”
接着又道:“花晨,帮本宫梳妆更衣。”
“诺。”花晨应声,摆了下手,宫女们训练有素地入了殿。虽说每个人都神色紧绷,却硬是没乱分毫,过了约莫两刻,徐思婉便穿着皇后独有的那身玄色裳服出了殿,踏着夜色,走向紫宸殿。
璀璨的星光下,她满头的钗饰金光耀眼。这其中,有那么七八件是宫中嫔妃的性命,更多的却出自宗亲。
近几个月来,皇帝性子愈发暴戾,也愈发对她百依百顺。不论她提什么要求,只要说辞还算过得去,他都会依她。
现下又正是来势汹汹的时候,“勾结乱党”、“动摇军心”、“不顾大局”一类的说辞自是张口就能来的。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宗亲们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被她抓了错处,她转眼就能让他们人头落地。
她竹筒里的金签子,就这样一支支地少了。她有时会在夜半无人时做梦,梦见秦家亲眷们一个个怨气消散,登上极乐。
打出来的这些东西,她平日偶尔也会挑出一两件随意戴上一戴,今日终于一起用上了。一件件的纯金饰物簪在发髻上,甚至有些过于沉重,徐思婉尚未走到紫宸殿,就觉后颈微微地发了酸。
其中,唯有一支贯穿发髻的长簪不是金质的,而是以整块翡翠打造。
那是唐榆送她的东西。很多年前的那个上元节,莹妃拿这簪子做了猜灯谜的头彩,他一路过关斩将拨得头筹,便迎来这簪子送给他。
步入紫宸殿前,徐思婉驻足,抬头仰望了一下星空。
漫天星辰璀璨,她扶了扶头上的簪钗步入大殿,在离内殿还有一步时,望着那抹玄色蕴起笑:“陛下圣安。”
第112章 挑明
皇帝的脚步陡然一顿, 看向她,神色有些恍惚。
外殿灯火昏暗, 内殿一片辉煌。她站在明暗交界之间, 一身珠光宝气,仿佛九天之上下凡的神女。
他怔了怔,望着她吃吃地笑出来, 伸出手:“阿婉。”
徐思婉走上前去,朱唇亦勾起一弧笑意,眉目间带着他所熟悉的妖艳,抬眸迎上他的视线:“臣妾睡不着, 过来陪陛下待一会儿。”
“好, 好!”他连连答应,心照不宣地不提乱兵入京的事。
她便在侧旁的椅子上落了座, 风轻云淡地命宫人上了茶, 还寻了一本书来读。
齐轩看看她,亦坐回御案前, 随手翻过一本奏章来看,却还是遮掩不住那股烦乱。
徐思婉心下玩味地想,过了今日,那奏章就再也不必看了吧。
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他近来的不安。一分分急奏送进京里, 却鲜有哪本是捷报。卫川这一战打得摧枯拉朽, 本就已千疮百孔的朝廷根本无力应对, 他一次次地排兵布阵、一次次地兵败如山,那种无力感……看着让她着迷。
如今,终于到了最后一日了。
叛军虽入了城, 但城中尚有将领带兵抵抗, 大概还能撑上几个时辰。是以整个皇宫现下都还很安静, 安静得与平日没有什么分别,只是谁都知道,大魏的气数已然尽了。
趁着翻书,徐思婉不动声色地扫了皇帝一眼。
她几是到此时才真正明白,原来昏君和昏君也是不一样的。人们最熟悉的昏君,大概便是极尽奢靡又贪恋美色的那一种,他们就像个纨绔子弟,总有办法败尽万贯家财,又全无怜悯之心,便可置百姓的水深火热于不顾。
而齐轩,是另一种。
他并无多么穷奢极欲,对于美色也犹有克制。所以哪怕到了最后,朝臣们对他也并无太多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地将他的日渐暴戾视为家国动荡之下的情有可原。
唯独徐思婉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他看起来再道貌岸然,也不过就是个伪君子。他骨子里透着狭隘、阴暗、多疑,一些心思犹如阴沟里的蛆虫一样见不得光。同时他也并无什么坚持,一颗心总会被轻易动摇,又极会自欺欺人,总能为自己找些开脱的由头,让自己觉得,他从未做错过什么。
这样一个人坐在皇位上,实在是天下的不幸。
她也曾设想过,若他不是这样的人呢?
若他不是这样的人,她复仇大概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一个心思坚定的人不会轻易地被她蛊惑,若骨子里没有那么阴暗,也就不会被她轻轻一挑唆,就对先皇后、对宗亲下手。
可再深一步想,倘若他不是这样的人,秦家满门大抵也就不会覆灭了,以她现下的年纪,大概也正在京中当一个养尊处优的官眷,何必费心复什么仇?
徐思婉一页页读着书,心下思绪百转。
过了约莫一刻,外面传来了哭声。是女子的声音,似是被人阻着进不来,便在殿外苦苦哀求道:“陛下!放臣妾一条生路吧!”
徐思婉眼底眸光一凛:到底还是有嫔妃想法子出来了。
他屏息看向皇帝,果见他故作平静的脸上怒色顿显,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喝道:“谁?谁这样坐不住!朕还在这里,她便想另寻出路了?”
言毕他又焦躁地踱起来,途经一名宦官身侧,骤然伸手,双手拎起那宦官的衣领:“去,杀了她!赐死!”
那宦官被吓住,应话都打了结巴。徐思婉趁机睇了眼小林子,声音不轻不重地道:“你去办。”
“诺。”小林子心领神会,垂眸退到外头,一捂那宫妃的嘴,不由她挣扎,直接拖远。
蠢货。
徐思婉遥望着那嫔妃的身影,虽没看出是谁,心里却了起来。
她听闻大军破城便命宫人们将嫔妃都看起来,怕的就是这一出。
以齐轩近来的性子根本容不得她们这样来求什么活路,敢求到他面前的,无非都是冤死而已。
反倒是卫川那边,既从一开始就打出了“只诛昏君,不扰百姓”的名头,便也未见得会将宫中嫔妃赶尽杀绝。诚然,她们的后半生或许都不会太好过,却也总好过在这里死了强。
好在她还能让小林子去办,若没有御前宫人非得在这会儿横插一脚,那人的命便也还能保住。
小林子在一刻后回到了内殿,徐思婉不作声地望过去,他垂眸,做了个示意她安心的眼色。
自此之后,殿中便又是漫长的安静。徐思婉的书读完了,便让人置了案几、又捧了琴来。
她的琴技算不上好,就像许多官家小姐那样,会而不精。宫中多才多艺者众多,更有像莹妃那样技艺绝佳之人,因此自入宫以来她就没怎么抚过琴,更不曾在皇帝面前弹过。
于是这倒令皇帝一怔,他露出讶色,眼中一派惊喜:“阿婉会弹琴?”
“琴艺粗陋,陛下随意听听吧。”她低眉轻言,纤纤十指抚下去,空灵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他一时看得她入了迷,视线流连于她的容貌间,久久难以移开。
待她一曲终了,他的笑意已像是失了魂,望着她,迷醉道:“阿婉今日,似乎格外貌美。”
徐思婉莞然而笑,侧首望着他,抬手碰了碰头上钗饰:“陛下看,臣妾这副钗子,好看么?”
“好看,好看。”他连忙道,接着顿了顿,又说,“等把叛军赶出去,朕……朕搜罗天下黄金,尽为你打成钗子!”
“好。”她悠悠应下,心底升起一缕嘲弄:他终于怕了。
越是怕到极致,越会做这样不切实际的梦。其实,他哪还有机会将叛军赶出去呢?只是现下这样,若不骗一骗自己,他便也没什么可做的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