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徐思婉在皇帝起身时一并起了床。晨起服侍天子更衣梳洗原是妃嫔的分内之职,可他愿意宠着她,她便索性投其所好,时常顺着心意躲懒,睡到日上三竿。
如今这样的陪他早起,掐指一算竟已很有几个月不曾见过了。齐轩心下想笑,更衣时淡淡地睇着她:“你果真待太后更上心些,属实让朕觉得备受冷落了。”
话音未落,他手掌就又落下,再度拍在她腰下三寸的地方。她翻起眼睛瞪一瞪他:“从未听说过夫君与婆婆争宠的,陛下好难伺候。”
他不由低笑,无可奈何地将她圈进怀里,在她额上用力一吻:“你这样好,朕有时都不知该如何宠你。好好去吧,朕也会尽量抽些时间多去看看太后。太后上了年纪,生着病一时情绪不好只怕也在所难免,倘若让你受了委屈,你差宫人来告诉朕,朕去救你。”
“诺。”她笑吟吟地应下,脸颊蹭在他胸中,一举一动都是甜蜜。
他换好朝服便在宫人的前呼后拥下离了拈玫阁,徐思婉亦好生更易梳妆,又草草用了几口早膳,便赶去长乐宫问安。
侍疾不同于寻常问安,是要日日伴在太后身边的。是以昨日二人说定此事,他就先差人到长乐宫回了话,如今徐思婉一步入宫门,就见一位年长的嬷嬷迎了上来:“婉仪娘子万安。”
“嬷嬷客气了,不敢当。”徐思婉还了一礼,遂与那嬷嬷一同正殿走。嬷嬷边引路边言简意赅地说了说太后近来的情形,徐思婉这样一听,才知太后最近的厌食竟这样严重,常是整日下来也就吃一小碗清粥、几口小菜,旁的就一口都吃不下了。
再等步入寝殿,徐思婉不及见礼,就看到在床上安歇的太后已然消瘦了一圈。她上前下拜,太后有气无力地开口:“哀家无事,倒劳烦你来。其实你们好生侍奉陛下便是了,只消他过得好,哀家就什么都不妨事。”
“太后娘娘宽心。”徐思婉衔着笑直起身,“世人都说母子连心,可见不是虚言。太后娘娘一心想让陛下喜乐,陛下却也一心期盼太后娘娘顺遂。唯有太后娘娘将身子养好,陛下才真能舒心,所以才遣了臣妾过来侍奉。”
“起来吧。”太后笑笑。待她起身,她便招手,示意她上前。
徐思婉行上先去,侧坐在床边,全然是乖顺的模样。太后拍了拍她的手:“皇帝都跟哀家说了,不是他遣你来的,是你自己要来。从前为着一些子虚乌有的说法,哀家还对你心存疑虑,不大乐意陛下宠着你,如今可见你这孩子是有孝心的,你不要为了那些事怪哀家。”
“太后娘娘是指宣国公府的事?”徐思婉直言不讳,见太后默认,复又一笑,“其实那都是旧事了。虽说常言道‘男女授受不亲’,可臣妾家中与宣国公府是旧识,两家的小孩子便自幼就玩在了一起,京中许多人家都有这样的事,人之常情而已,所以臣妾从来无惧流言。可臣妾也知道,太后娘娘对陛下是关心则乱,身为人母都免不了要操心儿子的枕边人,这也不过是人之常情,臣妾岂能责怪太后娘娘?”
如此坦然的态度令太后目露欣慰,她缓缓点头:“你很懂事,无怪皇帝喜欢你。每每在哀家面前总念着你的好,哀家还没见过他对谁这般。”
徐思婉心底又划过一缕喜悦,不作声地屏了屏息,只红着脸说:“臣妾只盼自己当得起这份喜欢。”
说话间花晨挑帘而入,手捧托盘,托盘中只一只玉碗。她边上前将药奉与徐思婉,边轻声禀道:“娘子的药也好了,奴婢暂且放在了侧殿。一会儿娘子记得去用。”
“知道了。”徐思婉点头,就端起药碗要服侍太后进药。
太后不由一怔:“怎么,婉仪也病了?”
她一壁吹着药,一壁笑言:“与太后娘娘一样,热得倒了胃口,便请太医开了些开胃的汤药。”
太后苦笑皱眉:“哀家这是年纪大了,你年纪轻轻的,怎的也泛起这样的病来。”
“天热时原就容易脾胃失和,与年纪有什么相干?”徐思婉边说边喂过去一匙汤药,“太后娘娘素来凤体康健,如今生上一点小病是人人都难免的,莫要总往岁数上想。若不然,臣妾这也日日进着药的,可真是没处说理去了。”
这话果然令太后开怀,纵使饮着苦药也禁不住笑了声,与身边的嬷嬷指着她道:“瞧她这张嘴多会哄人,莫说皇帝,就是哀家也要喜欢了。去,将那用羊脂玉打的葡萄纹玉香囊取来给她。”说罢攥一攥她的手,与她笑说,“那是个好东西,只是样式年轻,哀家用不上了。你拿去用起来,夏日里搭些颜色清雅的衣裳正是合适。”
“谢太后娘娘。”徐思婉起座,深福谢恩,落座回去又露出讶色,“臣妾刚进来不足一刻就得了这样的赏,若是住上几日,怕是要富可敌国了!”
太后愈发的乐不可支,满殿的气氛都跟着松快下来。徐思婉只私心里松了口气,暗想自己大抵能依着打算在太后身边留些时日了。
.
四月十九,离启程避暑的时日还有三天,宫中上下都忙着,惠仪宫中犹是如此。
虽说行宫里什么都有,但总有些用惯的东西是免不了要自己带的。玉妃又是宠妃,随随便便提上些东西就有不少。宫人们有条不紊地整理着,将一只只红漆木箱渐渐装满。
寝殿之中,玉妃歪坐在茶榻上,纤纤素手端着只琉璃碗。碗中盛有打得细碎的冰,冰上又浇有牛乳、果酱,再撒了些芝麻、瓜子,解暑最是可口。
茶榻的另一侧,楚舒月规规矩矩地坐着,位份低些的方如兰坐在她跟前的绣墩上,姿态更拘谨些。
楚舒月的目光在玉妃与方如兰间荡了个来回,轻声道:“臣妾这些时日瞧下来,这倩婉仪该是有孕无误了。早先是借风寒避暑,如今又无缘无故地凑到了太后跟前去,咱们却都没听说太后近来有什么不妥。再有,她近来进的药臣妾也打听过了,乍看没什么不妥,只是个开胃的方子,可臣妾仔细问了信得过的太医,说那方子药力极轻,见效也慢,多是有孕之人想要开胃却又不愿损伤胎儿才会用的。”
说着她睇了眼玉妃的神情,见玉妃还算平静,才又续言:“再说,天突然热起来也就是近来的事。她最初用这方子的时候,可还凉爽着呢。”
“如此谨慎,看着倒不想是为晃咱们了。”玉妃轻声言道。
“是。”楚舒月颔首,“只是不知……陛下对此有没有数。若陛下不知,什么都好说;若陛下已然知晓,只怕免不了暗中添些人手护她周全,可就不好办了。”
“依臣妾看,陛下理当是不知道的。”方如兰忽而出言,“若陛下知道,那几日就不会翻她的牌子。如今这般,更像倩婉仪谨慎得连陛下都不肯说,这才只好寻个由头躲去太后那里。”
作者有话说:
swan:嘿嘿钓鱼了,我先打个窝【大把撒饵
======
本章随机50条评论送红包,么么哒
第54章 侍疾
这话听来十分在理, 玉妃美眸稍抬,睇她一眼:“才人长进了。”
“娘娘谬赞……”方如兰不大自在地笑笑, “臣妾自知愚笨, 只盼能为娘娘分忧几分。”
话音未落,楚舒月一眼扫过去,眼底沁出几缕不屑, 蔑然讥嘲:“若真想为娘娘分忧,倒是把事情办成啊,只知动嘴皮子有什么用?我这厢还探着虚实呢,你倒好, 巴巴地凑过去与徐经娥提什么马钱子与三棱, 也不知她们姐妹起疑没有。”
方如兰面容一僵,顿显讪讪。玉妃黛眉挑起:“什么马钱子与三棱?”
方如兰愧不敢言, 楚舒月就将方如兰那日所做之事与玉妃说了, 玉妃听罢,面露怒色:“你糊涂, 如此行事,岂不打草惊蛇?”
“臣妾知错了。”方如兰低头轻言,双手局促地相互攥着,默然一息, 怯怯地睃了眼楚舒月, “可臣妾倒觉得……此举反倒可见倩婉仪未必有孕, 楚姐姐还是谨慎些的好。”
玉妃拧眉:“怎么说?”
方如兰凝神思索了一遍,才敢启唇:“臣妾将那三味药说与徐经娥的时候,倩婉仪已病了多日了。娘娘知道的, 倩婉仪素来聪慧狡猾, 可徐经娥却没那么多心思, 瞧着蠢蠢笨笨的模样。而她们又姐妹情深,徐经娥若担心姐姐安危,不免病急乱投医,将那三味药给倩婉仪用上,咱们却都没听说倩婉仪有什么动静。”
她这话也自问说得在理,却是还没说完,就闻楚舒月冷笑:“你倒也知倩婉仪聪慧狡猾!那三味药便是徐经娥信了,倩婉仪难道不会查么?”
方如兰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通红:“……臣妾专门叮嘱了徐经娥,莫要告诉倩婉仪是臣妾所言。再说、再说她既关心姐姐,没准儿就直接煲了汤送去也未可知,倩婉仪哪就一定会知道原委呢……”
话不及说完,她便自己也知站不住脚了。言毕便讪讪地闭了口,不敢再言一字。
玉妃听得懊恼不已,深缓一息:“自己就是个脑子不灵光的,倒还有脸嘲笑人家蠢笨。”继而又是一叹,“罢了,都先回吧,万事都等到了行宫再说,本宫自会想法子再探她的虚实。这回去行宫带的人不多,本宫可是说尽了好话才让陛下准许你们两个一同伴驾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们心里最好有数。”
二人闻言连忙离席,深福应诺、谢恩。玉妃心下烦乱,一时觉得暑热都更重了,胡乱又吃了两口手中的冰碗,索性也出了殿门,去院中纳凉。
三日后,圣驾离京,徐思婉恪守着妃嫔侍疾的本分,半步不离太后。这一路需行两天一夜,夜晚虽可至官驿下榻,也总归住得要简陋一些。白日赶路则更为辛苦,一路的颠簸自不必说,饮食更难以讲究。
皇帝在傍晚用膳时寻来了太后车驾上,徐思婉正喂太后进膳,他定睛见是肉粥,颔首笑道:“儿子记得母后前几日还只能进些清粥,如今看起来胃口好了些?”
太后衔笑,双眸含着慈祥睇了眼徐思婉:“你的倩婉仪没日没夜地守在哀家面前,哀家心情好了,胃口自然也好了。倒是她,连日吃不好睡不好,瞧着都清瘦了。”
“哪有呢。”徐思婉又喂给太后一匙热粥,娇柔地笑道,“太后娘娘慈爱,臣妾没觉得半分辛苦,岂会见瘦?左不过是太后娘娘心疼臣妾,想用这话打发臣妾走呢。”
“哀家可没想打发你走。”太后和颜悦色地摇摇头,又嘱咐皇帝,“宫中高位妃嫔不多,有这样贤惠懂事的,就晋一晋位份吧。什么有孕才好封嫔的不成文规矩大可不必理会,子女缘该来总会来的,但也不能因为不来,就让这样才德兼备的嫔妃都守着低位过日子不是?”
贤惠懂事、才德兼备,这两个词从旁人口中说出来大可只是随意的吹捧,自太后口中而出却格外有分量。
继而不待皇帝应声,太后就又道:“这旨意哀家替你定了,等到了行宫就颁下去。便说倩婉仪侍奉哀家有功,晋封为嫔。”
徐思婉闻言忙将瓷碗搁下,俯身下拜:“臣妾谢太后恩典。”
齐轩亦很高兴,颔首轻道:“多谢母后。朕也早想为婉仪晋封,只是念着那些规矩,便未着急。母后这般一说,倒是朕糊涂了。”
言毕他伸手扶起徐思婉,太后亦虚扶了一把,与他说:“得凡不成文的规矩,都不是规矩。再者说,妃嫔是你自己的,你看着好最是重要。你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才是天下之福,莫听那些腐儒将规矩日日挂在嘴边。”
齐轩失笑,垂首应了声“是”。太后的目光转而落在徐思婉面上,又说:“可话虽这么说,子嗣的事你也要上心。宫里的皇子公主太少了,哀家不能不替皇帝着急。”
“臣妾明白。”徐思婉低着头,“近来食欲不调,恐也难饮别的药。待得过阵子臣妾身子好些,便请太医来调养一二,争取尽早为太后添个孙儿孙女。”
这话自是令太后舒心的,连带着车中的氛围也松快了些。忽而起了一阵晚风,车窗的帘子被撩起两分,徐思婉不作声地睇了眼车外,见花晨守在外头便收回视线,安然地笑了一笑。
花晨原就熟知她的心意,进宫这些时日历练得更好了些,自会恰到好处地将这些话传出去,让旁人知晓“太后与倩婉仪说起了孙儿孙女”。
翌日晚上到了行宫,众人尚不及安顿妥当,太后懿旨就已晓谕六宫。旨意写得简单,无非是说徐思婉侍奉有功,晋为嫔位,却额外赏了许多东西,不乏有几样珍奇异宝是太后昔年的陪嫁,价格几何先不必说,意义总归不同寻常。
这些东西能被赏下来,原也在徐思婉意料之中,因她近来在长乐宫中常拿起它们把玩。这般举动稍不留意就要显得贪财,她却拿捏得极好,每每见了什么,都似全不在意材质与工艺,只说瞧着像是个老物件,拉着太后询问来历。
人到了这样的年纪,没有不爱回忆过往的。太后又在后宫之中沉浮了大半辈子,更有许多旧事可说。是以每逢徐思婉问起,她总乐得与她一说经过,谈笑之间,徐思婉也总能将太后哄得愈发开心。
而这些东西赏下来,于徐思婉也不过两样用处。一则就如她一直以来拿捏君心的道理一般,太后也不过一介凡人,同样对谁付出得多了就会更将谁放在心上;二则,这些物件在此时最能为她撑一撑场面,这些陪伴太后多年的东西被赏到她手里究竟是什么缘故,最易引人遐想。
徐思婉便安然接了旨,行大礼谢恩。而后便命人打开了那只两尺长的木匣,欣赏里头的赐物。
忽而闻得莹贵嫔的笑音如银铃般而至,她抬眸,目光穿过并未关合的房门,见莹贵嫔穿过回廊信步而来:“近来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亏的这会儿还要指点宫人料理行装,否则我怕不是只能去太后娘娘面前贺你?”
徐思婉自木箱前立起身,边福了福边笑道:“去太后娘娘那儿也没什么不好呀。瞧瞧,太后娘娘赏了我这许多好东西,姐姐若去,指不准也能捞上两件,这不最合姐姐心意了?”
“得了吧。”莹贵嫔大喇喇地坐到茶榻上,摆着手说,“太后最不喜欢我了,看我跟看仇人似的,我不去讨人嫌。”
说罢就摆了摆手,让宫人们都退了出去,待得房门关好,才又启唇:“你那些打算可说了也有些时日了,现下到哪一步了?玉妃怎的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个怪我,先前让她们见着了厉害,如今一个两个都学精了。”徐思婉轻扯了下嘴角,“不过想来也该快了,太后娘娘这突然而然的晋封帮了我。她们不免要心急,就会按捺不住了。”
“那就好,赶紧让我看个乐子。”莹贵嫔笑一声,又问,“可有什么帮得上忙的地方?”
“有。”徐思婉坐到她身边,刚要说话,她却觉这样挨得太近,嫌热。于是就毫不留情地起身绕到榻桌另一边去坐下,惹得徐思婉禁不住笑她,“姐姐好伤人心,我可要难过了。”
“等到冬天,随你如何挨着坐,想钻一个被窝睡觉我都欢迎。大夏天的可求你离我远些。”莹贵嫔说着顿了顿,“快讲,要我做什么?”
徐思婉的视线凝在她这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上:“姐姐素来爱吃酸甜的,回头若再让小厨房做了,给我送去一些可好?我尝个鲜。”
“你是想让她们觉得酸儿辣女?”莹贵嫔打量她两眼,却有犹豫,“让我送到太后娘娘那儿?”
“又不必姐姐亲自走一趟。”徐思婉道,“让宫人去就是了。正好太后娘娘近来也饮食不调,我与她一同尝些,若她胃口好了,指不准还要念姐姐的好呢。”
“得了吧,我没那个心思讨好她。”莹贵嫔恹恹地摇摇头,眼中倒也没有对太后的不敬与厌恶,只是瞧着对这事不感兴趣,“你要吃的我给你送便是,莫在太后面前为我说什么好话,我用不着。”
“好好好。”徐思婉连声应下,笑睇着她又道,“我们莹贵嫔娘娘最是洒脱,不拿这些当回事,臣妾谨遵吩咐便是,断不敢惹娘娘生气。”
“油嘴滑舌的!”莹贵嫔瞪她,又坐了一会儿,便自己回去歇着去了。
徐思婉在莹贵嫔走后招呼着宫人将四下里收拾好,便又去了太后那里。
太后在行宫中的住处称寿安殿,宫中为方便徐思婉照料太后,就将漪兰阁拨给了她,离寿安殿极尽。
这京郊行宫修得远比京中皇宫更大,漪兰阁便也比拈玫阁宽阔不少,步入院门就自有一片小湖,院落一角泉水叮咚。曲折回廊自院门口眼神而出,分作两条路通往房门。
这是徐思婉第一次到行宫,只觉这样的住处雅致,远比住在宫里要舒心不少。然步入寿安殿前的院门,仍好生被院中景象惊了一惊,一时深叹:原来这便叫“以天下养”。
不同于宫中正殿前皆是一方宽阔的广场,虽然宏伟却无甚景致。行宫寿安殿前重峦叠嶂,不仅草木茂盛,假山凉亭也尽有。
眼下天气暖了,花草树木都已长得很好。徐思婉立在院门处,因天色已晚,几乎难以望见大殿,好生张望一番才从林荫间看到一抹笼灯照亮的黄晕光辉,光辉映照出朱红的殿墙。一条以鹅卵石精心铺设的石子路字院门处蜿蜒舒展,她沿着石子路一路前行,行了约莫六七丈,眼前才霍然开朗。
几日下来,长乐宫的嬷嬷们都已与她相熟。见她来了,立在门口的那位蕴着一片笑意上前福道:“倩嫔娘子万安,奴婢贺娘子晋封之喜。”
“多谢嬷嬷。”徐思婉衔着笑,也福一福。说着望了眼殿里,客客气气地询问,“不知太后娘娘可睡下了?”
“还没有。”那嬷嬷笑道,“太后娘娘适才还在说,天色晚了,又颠簸了一路,娘子明日过来便可。原已差了宫人出去与娘子回话,现下看来是与娘子走岔了。”
徐思婉颔首歉然:“我从前没来过行宫,道路不熟,怕是走了弯路还不知道。只是太后凤体刚转好些,还是过来安心一些。”
“娘子孝心,太后都明白。”嬷嬷说着向里一引,“娘子请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