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她之所以能这般想,左不过是因徐思婉没将装神弄鬼的背后缘故告诉她。
现下听皇后这样说,她也只低着头应说:“娘娘说的是,是臣妾心急了。只想若玉妃既然胆小至此,在先前的事上又多有不干净的地方,或许就要被吓得一蹶不振,实在没料到她还能借此争宠……”
皇后无可奈何,摇头不语。徐思婉拧着眉,又咬了咬唇,道:“敬畏鬼神的道理……臣妾也知晓了。今日来此就是想禀奏娘娘,那孩子又给臣妾托了些梦,臣妾不得不来与娘娘说上一说。”
皇后一怔,奇道:“什么梦?”
“他说……”徐思婉怔怔道,“他说现下的法会不是为他做的了,有人将他离世的日子换成了姐姐的。他投胎路走到一半走不下去,只得寻回来,求臣妾帮一帮他。”
“岂会有这样的事?”皇后满面惑色,“那法事是陛下亲自下旨安排的,如何会出这样的古怪?倩嫔,本宫要你敬畏鬼神,不是要你自己吓自己。”
“可、可这梦一连做了两夜,臣妾实在不敢大意……”徐思婉说着禁不住地垂下泪来,起身深福道,“求皇后娘娘着人暗中查上一查。若真有什么,好即刻制止,让臣妾的孩子早登极乐;若没有,也可安心,臣妾能知道是假,日后便也不必再惧怕这样的梦魇了……”
皇后浅蹙着眉,一语不发地睇着她。既觉她这番话里别有缘故,又想不出什么。
她知道这倩嫔心思重,瞒她的事大概不少,可总没道理真有个孩子是她不知道倩嫔却知道的,说到底她才是坐在凤位上的皇后。
于是思虑再三,皇后终是点了头:“罢了,本宫帮你。你且回去吧,自己先宽一宽心,别总想着这些。”
“谢娘娘!”她露出喜色,破泣为笑,忙不迭地叩首谢恩。
皇后睇了眼花晨,花晨会意,忙上前扶了她起来。她又恭恭敬敬地福身道了告退,才从殿中退出去。
离开凤凰殿,她坐上步辇,悠悠地回漪兰阁。花晨默不作声地等着,直待四下里清静下来,才问:“娘子既怕有话柄落在皇后娘娘手里,何不将来龙去脉都告诉她?这样她肯帮咱们便是与咱们在一条船上了,总归稳妥些。”
徐思婉笑笑:“她上次肯帮咱们装神弄鬼,就已与咱们在一条船上了。这回的事情大,还是莫要都告诉她的好。”
花晨又问:“那若皇后娘娘只是敷衍娘子,却不肯出手呢?”
“她若不肯出手,我就去求太后。”她淡然道。
这件事她必是要做的,不止是为害玉妃一道,更是为了捅他一刀。
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早就该吃些苦头才是。她要一点点将他这张虚伪的皮撕下来,让天下人一点点看清,他到底是什么货色。
是以回到漪兰阁后,她就只安然等着。无所谓他来不来,也无所谓玉妃与他说了什么。
玉妃自是不会说她的好话的,单是她隐瞒了梦见两个孩子的事,玉妃就可以在他面前摆她一道。可她绝口不提此事又不是因为傻,来日管谁吃亏,反正不会是她来吃亏。
一等又三日,徐思婉六月末听闻,太后在办法会的祈祥殿大发雷霆。
赶来禀话的是张庆,他原是被徐思婉遣去祈祥殿送抄好的经书的。孩子虽是假的,但她总要将戏做真才能骗得过阖宫上下,所以这经日日都有。
张庆回到漪兰阁便径直入了卧房,躬身急急地禀道:“娘子,适才太后娘娘去了祈祥殿,说是要给娘子的孩子上一炷香。谁知……也不知怎么回事,竟发现法会上供奉的日子不是娘子失子的日子。太后大发雷霆,当即命人将在祈祥殿当差的宫人都押了起来,连高僧们也姑且被关在了殿中。下奴回来的时候,又听说皇后娘娘也赶去了,这事……”
“知道了。”徐思婉轻言,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
“诺。”张庆躬身告退,唐榆立在一旁,深深吸气:“看来皇后娘娘也很谨慎。”
“这样也很好。”徐思婉含起笑,“我早先不敢直接去求太后,是怕太后知晓玉妃有孕,便觉还是推给皇后更为稳妥。如今看来,太后竟也分毫不知,那这般查下去,太后的震怒压下来,可有玉妃受的了。”
言毕她就站起身,遥遥望向状态,随手理了理发髻,举步就往外走:“事关我的孩子,我得去瞧瞧。走吧,备步辇。”
她说着已迈出门槛,花晨要着人去备步辇,徐思婉道:“不必了,走走吧。”想了想,又睇了眼方才禀话的张庆,“陛下没往祈祥殿去?”
张庆忙上前几步,道:“陛下近来政务繁忙,日日都与诸位大人廷议,这事恐怕还没禀进清凉殿。”
“那正好。”徐思婉微微一笑,继续往外走去。
祈祥殿在行宫东侧,修得气势恢宏。她没乘步辇,自己这样走着,即便走得再快也用了近两刻的工夫才到。两位太后跟前的嬷嬷守在殿门口,见她来了,神色都僵了一僵,上前施礼:“倩嫔娘子万安。”
徐思婉浅浅地还了一礼,扫了眼殿中,面色不大好看:“我听闻……出了些事?”
两位嬷嬷相视一望,笑容皆有些尴尬,继而左侧那个先道:“是,太后娘娘也气着了,正在侧殿歇息,倩嫔娘子请吧。”
“好。”徐思婉点点头,提步迈进殿门。
现下原该是正做法事的时辰,殿中却静得有些诡异。偌大一方正殿都空着,巨大的金色佛像在安寂中显得更加肃穆,低眉敛目地睇着芸芸众生。
徐思婉无心理他,侧耳一听,就听到东侧殿中有隐隐交谈声。
她走到殿门口,见门外也没留个宫人,就径自将门叩了两声,扬音道:“太后娘娘,臣妾倩嫔……听闻祈祥殿出了些事,不得不来看看。”
殿中冷了一瞬,太后苍老的声音响起:“你进来吧。”
话音刚落,殿门便从里面打开,门内的宦官看也不敢看她,打开门就低下了头,沉默地退到一边。
太后与皇后分坐在茶榻两侧,徐思婉上前见礼,太后一喟:“起来吧,你坐。”
便有宫女上前为徐思婉添了张绣墩,徐思婉落了座,迟疑的目光在太后与皇后间看了看:“臣妾听说……孩子的卒日真被人换了。”
太后不语,皇后紧拧着秀眉,落在她面上的视线里含着几许扫不去的复杂:“那日你来向本宫禀话,本宫还道你只是伤心太过。现下看来,神鬼之事真是说不清楚。倒也多亏了你那孩子懂事,还知道托个梦给你,不然平白被人占了法事,这可如何是好。”
徐思婉抚住胸口,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臣妾只是因为事关自己的孩子,不敢掉以轻心,却也不料竟是真的。可若是这样……”她露出惶惑,“那孩子是谁?臣妾的孩子称她作姐姐,娘娘却说从前不曾有过妃嫔失子。莫不是……”她语中一顿,“或是哪位亲王、长公主府中的孩子?算来便是臣妾孩子的堂姐或表姐了,称一声姐姐也是对的。”
皇后摸不准,无声地望向太后,太后面上怒色未消,缓了口气:“这倒也有理。”
可刚一说完就又摇起了头:“但也不对。若是哪个王府、长公主府的孩子,不论是小产还是夭折,好好在府里办法事就是了,何苦来祈祥殿搅局?”
徐思婉一副天真的模样,张口就道:“许是觉得自己去请的僧人不如宫中高僧的道行深?为人父母的,谁不想给孩子最好的呢?”
太后拧着眉摇头:“那大可来宫中请旨。这样的事,不论哀家、陛下还是皇后,谁能不允?”
“这倒也是……”徐思婉低语呢喃,露出惑色。
话说到这一步,水被她搅得更浑了。
她引得太后想偏,太后疑及各位亲王与长公主,才会一查到底。若不然以太后在宫中沉浮多年的老辣,只怕消了气就要头一个想到皇帝头上。她若先一步想到是皇帝行事不端,难免要为其遮掩,这事也就闹不大了。
可若闹不大,于她而言又还有什么意思?她前前后后铺垫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看玉妃栽个大跟头,再看皇帝被口诛笔伐。
太后思忖良久,疲乏一叹,抬眸看向她:“这事哀家与皇后给你个交待,你先回吧,刚失了孩子的人,不要伤神。”
“谢太后。”徐思婉离席深福,见太后与皇后都不欲再多言,就恭谨地退了出去。
退出侧殿,她总算有心情望了眼正殿的大佛,走上前,为自己的“孩子”上了三柱清香,又双手合十,似在祷告。
实则她什么也没有求。
拜佛祝祷这种事,她早就不信了。若苍天真的有眼,秦家满门就都不该死,既然死了,现下就横竖不该是那人稳坐在皇位上。
世人总说“求人不如求己”,可似乎没人敢说求佛不如求己。但认真想来,“求人”大抵还能有些作用,求佛却是最没意思的。
是以在佛前装腔作势了一会儿,徐思婉就转身离开了。侧殿之中,皇后小心打量着太后的神情,半晌才敢劝她一句:“母后再心疼倩嫔和孩子,也别气坏了自己。”
太后眉心深陷:“偷换法事上的卒日,哀家在宫中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这样的怪事。倩嫔又是个懂事的,这些刀光剑影偏冲着她来,让哀家如何能不生气?”
皇后眼底颤了颤,面上笑容依旧:“臣妾会盯着宫正司查明此事,让倩嫔和未降生的孩子安心。”
太后缓缓地点一点头,神情疲惫不已。她近日身子本是好转了,被这事一气又不适起来,胸中觉得憋闷,腹中一阵阵地泛着刺痛。所幸那刺痛不深,她缓了两口气又缓解了大半,就无意多提,也起身离开:“哀家也回去了。”
“臣妾送太后回去。”皇后忙也起身,扶着太后一同出殿。
傍晚时分,户部、兵部与鸿胪寺的官员皆从清凉殿中告退,皇帝才终于清闲下来,饮了半盏茶,吩咐宫人传膳。
已在外焦灼等候多时的周弘方也总算得以入殿禀话。他心中太急,迈进内殿时被门槛狠狠一绊,整个人扑跪下去:“陛下!”
皇帝见状拧眉,不满地看过去,认出他是玉妃面前的管事才没动怒。周弘方赶忙一拜,声音颤栗:“陛下……不好了,今日太后娘娘去祈祥殿敬香,无意中发现那卒日不对,动了怒,现下已命宫正司在查了……”
皇帝悚然一惊,手中的茶水都倾出来不少。下一瞬,不等周弘方再说什么,他已疾步出了殿门,往寿安殿赶。
彼时徐思婉正心平气和地坐在妆台前,慢条斯理地亲手卸去珠钗。花晨月夕一同为她铺着床,唐榆忽而进了屋,径直走到徐思婉身后:“陛下去寿安殿了。”
徐思婉美眸一抬,花晨亦转过头:“这么快?”她怔了怔,遥遥从铜镜里望向徐思婉,眼中不免生忧,“陛下一去,太后娘娘势必立刻将事按住,咱们便没时间将事情散出去了。”
“谁说没时间?”徐思婉轻轻松松地笑着,摘下鬓边的一柄插梳,“白日里太后娘娘雷霆大怒,关了宫人押了高僧,事情早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一旦出了宫门,街头坊间添油加醋传成什么样不正常?哪还由得了人管呢。”
说罢她语中一顿,笑了声,又言:“再说,不论传成什么样,跟咱们可没关系。百姓本就爱听宫里的故事,这种见不得光的是最好的。”
“是。”花晨低下头,徐思婉垂眸不再多言,花晨知她大抵有话要单独与唐榆说,铺好床就与月夕一同走了。
徐思婉转过身,坐在那里仰头望着唐榆,认认真真道:“我还得再问一遍,那几个说书的真不识得你是谁?你可不许为了帮我就去铤而走险。”
“真不识得。”唐榆失笑,“我岂有那么冒失?况且此事若查到了我便是查到了你,我断不会留下这样的后患。”
“那就好。”徐思婉点点头,他又说:“正好过几日是王敬忠的寿辰,他那日必不当值,会在宫外的宅子里办寿宴。宫里的许多宦官都要去送礼表表心意,我借此出宫一趟,不会惹人怀疑。”
“这你倒比我想得细了。”徐思婉衔起笑,美眸一转,却又说,“可你往年也去给他祝寿么?若往年不去,唯这回去,倒显得唐突了。”
“今年是逢时的寿辰,才大办了。”唐榆顿了顿,又说,“再说,你道他的宅子是谁都能去的么?往年我便是想去,只怕也进不了他的门。”
他这般一说,徐思婉才想起,在她进宫之前他混得着实不算多好。宫中宦侍近万人,混不出头的那些莫说去见王敬忠,就是旁的掌事宦官大抵也见不着,日日都不过是浑浑噩噩地熬日子。
她不由一哂,美眸轻眨两下:“何必说得这样惨?就是个寿宴嘛,咱不羡慕他。等你三十寿辰,我好歹也该熬到个妃位了,到时便由我来出钱,给你大办宴席,让你也好好风光一场。”
唐榆听得笑出声,边摇头边往外走:“我懒得在京中置宅子,没地方办寿宴。你不如把办寿宴的钱直接给我,没有太监不爱钱的。”
瞎说。
徐思婉望着他的背影,心里小声反驳。
她瞧他就是不爱钱的,自己不爱讨什么赏,赏院子里其他宫人倒赏得大方。文房四宝与书籍字画在他眼里倒宝贝多了,她去过他房里一回,还是他在陶氏那里挨了板子正在养伤的时候,房里的墨香却还是比血味与药味都重。
等他三十寿辰的时候,她便送他一座宅子,再堆满一宅子的书籍字画给他。
第64章 林嫔
接下来的四日里, 徐思婉没有去见太后与皇后,亦没有催问祈祥殿的事查得如何了, 只是一味地闷在漪兰阁中, 显得郁郁寡欢。
而在这四日间,皇帝一步也没有再踏入漪兰阁。除此之外,他倒是也没再去后宫的其他地方, 但无形之中还是透出了一股心虚,徐思婉只消想一想,就觉得好笑。
四日后,风声一点点在京中传开, 说书先生们巧舌如簧, 以祈祥殿的变故为始,绘声绘色地揭出皇家丑事。
更有甚者, 连皇帝与玉妃痴缠的过程都编了出来。尤其是在平康坊那样下九流的地方, 穿插于青楼间的说书铺子编起这样的事情信手拈来,字字句句活色生香, 徐思婉问过唐榆他们究竟说了什么,唐榆一下子就红了脸,咳嗽着不许她问。
而后,自是圣颜大怒, 京中的官兵们就动了起来, 一夜之间抓了数人。可审问起来, 人人都说是听宫里的太监讲的,这听来就只是宫人们出去嚼了舌根,连追查也不好追查。
甚至就连徐思婉都不大确信, 除却她刻意安排出去的唐榆外, 是不是还有旁的宦官也出去说了些是非, 只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再往后,京中的读书人也跟着闹了起来。读书人总是喜欢用这样事由彰显自己的正直的,一时各色文章在京中横飞。
皇帝能抓那些不入流的说书先生,却不能随意动这些被视为来日栋梁的读书人,这股风就瞬间从街头坊间刮到了庙堂之上,只过了短短两日,就连朝中重臣也忍不住上疏过问了此事。
这般一直到了七月初,徐思婉在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听闻太后急召了皇帝前去,梳妆妥当后便也出了漪兰阁的门,慢悠悠地去往凤凰殿。
她行至殿门口,外殿门外的宦官伸手阻了她,她识趣地驻足不前,却仍能听见寝殿之中传来的斥骂声:“你自己行事不端,偏在你父皇的丧期做出那样大不敬的事,如今倒要让朝臣闭嘴!哀家告诉你,只消哀家还活着,这事就不行!他们几个都是朝中老臣,你若敢为此事动他们一个手指头,日后便不要唤哀家做母后了!”
徐思婉侧耳静听,不难听出他大抵是因朝臣的上疏生了恼,想以雷霆手段逼迫他们闭嘴。这与他往日算得上贤明的治国之道大相径庭,却更像他儿时印象里的那个他,虚伪暴戾,且睚眦必报。
她一时不由玩味地想:他装了这么久的贤君,大概也累了吧。就让她慢慢将他这张皮撕下来,让他慢慢变成他真实的样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