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慈看着这颗没有血色的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我爹竟然是这样死的……”
他的眼里没有泪,但每个毛孔写满了伤心。
张知鱼看着这张纸,想起千启明喝血喝得那样自然,不知道里头是不是又有第二个顾玄玉?
人说十指连心,被夹住手指已经是酷刑,那剜心呢?
两人回想起第一次见到无类楼的震撼,现在,在这颗心面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或许顾玄玉也有机会成为千老先生那样的人,但人死万事空,他再也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顾慈道:“我爹不会为了这样傻乎乎的理由就被人取血。”
顾慈想起当年顾家人来人往的学子,又道:“但恐怕他也没有机会再为我留下更多的话了。”
老汉儿是江湖人,他有他的门路不用通报也能随意进出顾家,但顾玄玉却没有武功来躲开所有人。
顾慈收好这颗心,转身出去问阮氏:“娘有没有看过爹的尸身。”
阮氏有些伤心地说:“你爹生前就安排好了人为他入殓,都是当年跟他从乡里一起去姑苏衙门的同县学子,我只为他穿好了衣裳。”
张知鱼大概能够想到,是谁替顾玄玉剖的心,又是谁替他送的镖了,便问:“当年给顾爹爹殓尸的人,阮婶婶还记得是谁吗?”
阮氏说:“玄玉走的时候还不到二十五岁,他交友广阔,天南地北都有朋友来送他,人实在太多了,我也只认识几个人而已,但我们几家早就没有来往,又怎么说联系呢?”
张知鱼笑:“千家门生遍地,我们也要抱多点儿大腿才行,婶婶先想想,顾爹爹的好友里有没我在可靠又官儿大的人,我们先看看。”
阮氏只想到顾玉说的台州陈公复,回忆道:“当年玄玉说他有谏臣之姿,千老先生走的时候,陈公复没去都去吊唁,还把一起来的学子全带跑了。”
这也是阮氏为什么觉得顾玉是千家害死的原因。
陈公复跟顾玉是君子之交,一直惺惺相惜,陈公复每次来姑苏都要找顾玉一起吃饭。
顾玉死后他还给了阮氏一张名帖,阮氏想到这里,连忙吩咐丫鬟去找,当时她心神耗损,很多事都不太记得了。
丫鬟很快就在箱子下头找到这张已经泛黄的名帖,
顾慈看着上头的字对娘说:“爹一生从来没有看错过一个人,现在陈大人已经官居三品,成了御史中丞,整个御史台都是他在管。”
当年陈公复还是小小的七品检查御史,就因为弹劾王孙,被圣上赐下三品大员的服饰。
不过十年而已,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周第一谏臣了。
张知鱼忍不住想,如果顾教谕活着是不是也能官居三品了?
两人没有去细想这件事,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顾慈的字和顾玄玉很像,得了信儿,便回房写了封信,准备让人拿着名帖去神京找陈公复。
只是这一路实在太远,这封信又过于重要,两人半天都没想到旁谁去送。
张大郎去动静实在太大了。
李三郎去跟送菜有什么分别?
夏姐儿从房梁上探出脑袋小声说:“我去送呗,千里走单骑,好酷好酷。”
张知鱼看着妹妹已经出落得娇花一样的脸,想了半天,还是同意下来,又道:“范大人马上要回京述职,你坐他的官船走,要安全得多,只是这事有风险,无论他问你什么,你都不能说出来。”
夏姐儿拍着胸脯保证,道:“大姐让我做的事,我何曾没做到过?”
没做到的事儿实在太多,张知鱼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遂闭了嘴。
赵聪也从房顶上探出一颗头道:“我在家等成绩等得无聊,我也跟夏妹妹一块儿去,好歹我也是半个大夫,就是有个头疼脑热,也能照顾她。”
张知鱼道:“赵掌柜会打断你的腿。”
赵聪道:“我回南水县先跟我爹说说,老头子如今好哄得很。”
张知鱼看着神采奕奕的两个人,还是同意了。
只不过这事她同意没什么用,家里的生杀大权在她娘手里。
夏姐儿也懂得很,便跳下来,兴高采烈地出门就喊:“娘——快给我收拾行李,我要去神京!”
李三郎失声:“去什么神京,你不是要跟我去福州吗?”
夏姐儿中气十足的嗓音传得老远。
张知鱼和顾慈听到她说——赚钱哪有玩命刺激!
两人很快捂住了耳朵,愁道:“这孩子不知道得挨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等人声静了,顾慈看着盒子,也有些拿不定主意,道:“我不知道该不该把它给娘。”
张知鱼笑:“你太小看女人了,阮婶婶活到今天,也就能活到百岁。她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你爹,你都是顺带的,你不让她知道她死了也闭不上眼,再说我们是要为顾教谕报仇的,这事儿迟早得捅出来,你告诉她总比别人告诉她来的好。”
顾慈被张知鱼说服了。
阮氏看着这颗心,眼底明明灭灭,她这些年已经流干了泪水,以至于得到这颗心时,已经哭不出来,只是半天才哑着声叹道:“也不比猪狗的心更漂亮,怎么就让人惦记上了。”
张知鱼抱住她,眼里又要冒出泪水了。
阮氏取了帕子给她擦干净脸,见两个孩子转眼就挖出了这么多事,心里便有些安慰——告诉他们这件事果真是对的。
又觉得自己太迷糊,因为小时候吃的苦多,嫁了顾玉许多年,顾玉就将她养得有些不清楚了,若不是丈夫死得突然,她还醒不过来。
顾慈担心地看着她,他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跟小时候一样靠着娘。
阮氏是过来人,看着儿子的眼睛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道:“娘答应过你爹,这辈子都会活得好好的,你不必担心。你爹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我也是。”
顾慈这才放心下来。
阮氏看着儿子跟丈夫像得惊人的脸,恍惚又回到了顾玉去世那天。
顾玉握住她的手说:“以后你要自己立起来,很容易的对不对?我知道你从小就是坚强的孩子,没有我你也能活下去。”
阮氏看着瘦成一把骨头的顾玉,跟今天一样擦干净泪点头:“我可以,你忘了吗?我也做过饭也缝过衣裳,在阮家也稳稳当当活到大了。”
顾玉笑着点了点头,很快阮氏就发现他的手逐渐凉了起来。
话说到这里,阮氏已经明白丈夫的死因有多惊人,这也是这么多年她一直守口如瓶的原因。
顾玄玉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她照顾好儿子,母子两个都长命百岁。
顾慈摇头道:“爹不是畏惧强权的人,他能这样忍气吞声一定有他的原因。”
阮氏只是怕,顾慈如今已经有了鱼姐儿,他们和张家已成姻亲,若是家里惹不起的人,到时候招来祸事怎么了得?
阮氏没有一日放弃寻找顾玉死亡的真相,但她更希望是在顾慈有能力保护这个家的时候。
张知鱼握住她的手说:“婶婶不要怕,我们虽然命如蝼蚁,但也是好大的蝼蚁了。”
“强者无敌,弱者无畏,以多胜少以弱克强的事儿,天下太多了。”张知鱼想起老汉儿的话,对顾慈笑:“我们和千家,谁强谁弱还真不一定。”
阮氏想把心收起来,张知鱼拦住她,道:“我想给阿公看看,他从小就跟在仵作身边,对验尸的经验,比我厉害得多,顾教谕究竟是怎么死的,他能知道得更清楚。”
阮氏有些担心:“我是怕吓着他老人家。”张阿公已经不年轻了,又是人心又是千家,让他吓出个好歹可怎么办?
张知鱼笑:“阿公精似鬼,家里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还有夏姐儿这个耳报神,阿公肯定早就知道了,只是老头子要面子,不肯先开口。硬挺着我们先吱声。”
阮氏想起张阿公的性子,也破涕为笑,将这颗心还装回盒子里,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见他。
张阿公看着心,只觉得顾玄玉是个狠人,连自己的心都敢挖出来,还能藏十年这么久。
张知鱼问阿公:“你能不能看出来什么?”
门生
张阿公跟在衙门仵作身边许久,验尸还是有一手,拿着这颗心看了半天,皱眉道:“怪哉,看痕迹这一刀是最早的,后头的都要浅一些,但是没道理啊。”
大家有些懵。
张知鱼虽然不精通验尸,但怎么说也是个大夫,得了阿公两句话,便如通了任督二脉,脑子里一下子就清明起来,因为明白,就更难过,道:“这一刀已经杀死了顾教谕,后边的痕迹本来都不应该存在。”
顾慈捏紧了铁盒,大家的脸色都跟着变了。
张阿公从小在姑苏长大,永宁八年,江南发大水时,他已经回了南水县,张大郎都十几岁了,他在保和堂给人看病,心里还记挂姑苏的旧相识,等大水退了他就带着儿子一起去了姑苏。
姑苏这样的大城,面对浩劫也很容易就能恢复过来,当时他和张大郎划了好久的船才慢慢飘到姑苏。
南水县还是一片破败,姑苏已经又是锦云遍地,只有站在城楼的秀才学子,穿着破烂的衣裳,脚底都烂了还在踹官家的门。
不过顾玄玉踹门的英姿两人没见过,张家是小民中的小民,父子俩还在挣一碗阳春面。
但在城楼上纸片一样的人却让父子两个记了好多年,看着这颗心,张大郎只觉得往事历历在目,叹道:“能这样活一回,顾教谕也算不枉此生。”
顾慈听着两人的话,心咚咚咚地跳起来,在这一瞬间他想起了很多往事,有些难受道:“在这一刀后,我爹身上的每一刀都是白挨。”
顾玄玉挨第一刀的时候就已经死了,是阮氏和顾慈让他活了过来,硬挺着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回了家。
张知鱼不知道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带着这颗千穿百孔的心去处理后事的。
顾慈都还能记得第一次去千家那天,他在门上跟千启明一块儿看过路的人玩儿,他爹还是抱着他回家的,那双温暖的大手原来从这个时候起,就已经凉了下去,只是因为放不下他和娘,爹才忍受剜心之痛存活于世。
顾慈想起人来人往的无类楼,对张知鱼说:“我爹一直跟说我以后要好好做人,我以为他是要我做好人,原来他竟然是要我做一个好坏都有的人。”
张知鱼看着这颗心上的刀痕,道:“圣人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他想你以后可以直面自己的欲望,想逃学就逃,想做什么就去做,憋起来的人,坏掉的概率太大了。”
谈话间,几个猢狲已经置办好了一桌席面,刚摆好饭。
千家的嬷嬷已经走到了门口,这一次她是带着旨意来的。
张知鱼刚想起身,阮氏就就让个小丫头交代了几句。
小丫头领命而去,回话:“我们家姑娘还在陪娘子吃饭,娘子的外公死了,娘子肝肠寸断,眼睛都要哭瞎了!”
婆子不敢打扰别人尽孝,只劝:“姐儿治好了娘子便来一趟千家,我家小少爷最近病得越来越重,也等着救命。”
小丫头煞有其事地点头,利落地关了门子,呸了两声也吃饭去了。
顾家虽然有许多糟心事,但吃饭依然是最大的,几个孩子刚到姑苏,一路上新奇得很,连碗碟下头都精致地垫了苏绣帕子,用的碗也是巴掌大的,美其名曰——沾点姑苏的仙气。
上头摆了无数大家从路上搜刮来的吃食,凤梨苦瓜汤一人只有一口,夏姐儿喝了一杯,觉得不爽利,直接对壶吹了。
本来大家都还很斯文,有一个破功自然有样学样,顾家饭桌一下就从红楼梦专场水浒传,张大郎还买了两斤熟牛肉下酒。
张阿公已经是美髯公,看着桌上鸡飞狗跳的一团,抱着梨花酿跟二郎一块吃去了。
赵聪和夏姐儿吃完这顿就要去神京,心里又激动又难过,在桌上就死吃烂胀,两人从后门翻墙出去的时候,张知鱼看到素来身轻如燕的夏姐儿在半空往下坠了一截,最后是狗刨过去的。
张知鱼摇摇头,又摇摇头,拉着慈姑走了。
高家两兄弟已经知道这里头水深,但见张家人和这么多跟顾家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人,都留在这里跟春游似的,怪道:“也不知怎养出的这群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