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公不答应,非得睡王大郎屋里,他孙女儿说小也不小,怎能跟糟老头子关着门一个屋,还睡觉呢,他不做噩梦就不错了。
黎氏便将黎二郎晚上睡的地儿收拾好让给他,自己还搬了凳子在外头等大夫们喊人,白天几个大夫不让她进去,怕里头人太多环境不好,影响王大郎恢复。阿公也是在屏风后头找的离着王大郎最远的地儿睡的。
张知鱼问高大夫:“他还在出血么?”
高大夫点点头,教她:“你手还嫩,耳朵也灵,你贴着他肚皮先听听看。”
张知鱼就轻轻贴在他肚皮上,其实这就是有个听诊器就成的问题,现在的大夫却只能靠肉耳,虽然设备落后,张知鱼却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她凝神细听,王大郎内脏里头的声音就叽叽咕咕地传到她耳朵中,他昨儿才落了肠子,里头正翻江倒海地响,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肠鸣,但有很细小的声音,特别不一样,人体里的血液都是流畅的,溪流和泉眼声音不一样,瀑布和河道的声音又不同。她指着两个自己觉得不对的地方推抬头看高大夫。
高大夫这些日子虽然都被鱼姐儿震惊惯了,但此时也难掩欣赏,心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收她为徒,尽管高家人从来不收外姓弟子,但他实在不忍心看着鱼姐儿一辈子待在南水县。
张年想出去,他也想出去,但都是壮志未酬,两鬓已白,很有可能今生他们也再走不出南水县了。
只要有一个徒弟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将高家针发扬光大,往后即便他不在人世,也得笑着诈尸夸她呐。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还得先同族里说清。
想到这,高大夫按捺住几乎要脱口而出的话,看着鱼姐儿笑,告诉她,“这是最大的两处地方,这时候还不要紧,等再多些就要再扎针。”
好在一上午都平安无事。
大家心底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不想还没高兴多久,王大郎又高热起来,额头烫得吓人。
高大夫退烧针用了,猛药也下了两幅,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给他彻底退烧。
糟糕的是,王大郎意识渐醒,破开肠肚的痛让他的血走得更快了。
作者有话说:
关于全订的标志的问题,我去问了下别人,得到的信息是,目前晋江只支持完结全订显示。谢谢大家~
感谢在2022-04-22 18:13:06~2022-04-23 08:47: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月暖凹晶馆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青裳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咕咚来了!、月暖凹晶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西红柿 30瓶;扫雪烹茶听风雨 20瓶;灯吃掉、香草咖啡、25496938 10瓶;焱焱、<a href="mailto:<a href="mailto:niuniu@sharon">niuniu@sharon</a>">n<a href="mailto:iuniu@sharon">iuniu@sharon</a></a> 3瓶;gaial 2瓶;么么儿老干妈、helen0408123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办法
高大夫和张阿公只能加大/麻沸散的量, 让王大郎疼得不那么厉害,等药效渐渐上来,鱼姐儿又给他扎了一次温补针, 催发药力。
这两日王大郎扎已经扎过好几套针,次数已经太过频繁, 这样强行催动五脏之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保和堂的大夫,能治这种伤的, 一个也没有。张知鱼和高大夫只得狠心给他扎, 扎了可能还能活,不扎一定活不了。
过了午时,黎二郎带着饭食来接黎氏的班,见着大姐面色凝重, 看了眼紧闭的房门便知姐夫有些不好。
张阿公的话唠功底昨儿他见识了一晚上,怕吵着王大郎, 连比带划也得跟人找话儿说, 谁醒着就逮着谁说,但现在他站在门口都听不到里头丁点儿动静,只有浓厚的药味不停地往外冒,熏得他鼻子都酸了。
张知鱼出来换绷带,打开门就对上一双湿漉漉的小牛眼儿,一看就知他是阿公说的昨儿在他两个跟前儿哭鼻子的黎二郎。
黎家虽然穷,但糊元宝用不着风吹日晒,前几年黎大郎活着时也不让两个小的出门做苦工, 壮汉都有累得咳血而死的,没成家前他不想两个弟弟跟他似的败了身子, 故此黎二郎有些白, 又常年吃得不好, 窄窄的一条,倒不像二十岁的,跟十六七差不多。
他和黎氏一家三口都长了双相似的圆眼,牛哥儿就是因着这双眼总是湿漉漉的像小牛,小名才起的牛哥儿。
王大郎不知是否跟黎家人一起待得久了,长眼睛也变得圆起来,远远的一看倒像是一个姓的。
他站在门口给骤然开门的鱼姐儿吓得一跳,见她这样小小的一个人,已经穿着跟店里伙计差不多的衣裳在里头劳作,也叹,“可怜见的,你也没了兄弟出来做工?”
张知鱼尚未吱声,黎氏拽过弟弟,接了鱼姐儿手上染了血的布条道:“这是你兰嫂子的大女儿,去岁学了医,如今也是你姐夫的大夫。”
黎二郎笑着摸摸头跟鱼姐儿道:“哦,这样呀,原来是我姐夫的大夫。”
慢着,是谁的大夫来着?
黎二郎性子有些愣,心头有事就容易两眼出神,张知鱼就见他呆头鹅一般,不停嘀咕这句话。
去岁学了医,如今是姐夫的大夫。
去岁学了医,是谁的大夫来着
哦,是姐夫的。
“等等,大姐,你这不是瞎胡闹么!”
黎二郎念清了话里的意思,险没给口水呛住,拉着大姐走到一边儿,眼睛瞪得越发圆了,小声道:“怎都几十岁的人了,心眼子还这般大,她才学了多久你就将姐夫给她治。”
“你老实说,是不是家里给不起请大夫的钱?”黎二郎有些伤心道。
黎家的宅子在底下几条旧街,里头鱼龙混杂什么事没有,一时不知脑补了什么,左右看看又道:“前日夜里是你叫姐夫出的门么?”
说着说着,想起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块儿的时候,黎二郎没忍住鼻涕眼泪糊了自己一脸。
黎氏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给他一棒子打得他叫爹,但她在外头也要面子,硬低了三分火气骂道:“你姐夫还没死呢,少在这拉着老娘一起给他嚎丧,他流了那一滩子血,都是张家人给拉回来的,没鱼姐儿给他止血,你现在都在家穿白布了,再乱说回家我非得让你一天穿八百绣花针,穿它个三年整不可。”
黎二郎唬得点话不敢说,忙喊大姐饶命。
黎氏被他逗得又好气又好笑,又提起长姐的架子训了他几句,方此地留给黎二郎,自家接了帕子转身去洗起来。
屋头王大郎哼哼了一会儿,终究没抗住药效又昏睡过去。
张知鱼正拿了条干净的绷带,准备往上头涂新药,王大郎的伤口有些红肿,只看一眼便知里头有些发炎,但好在还没有往外流脓水。
现在的环境根本没办法再给他做第二次手术,真到了那个地步,也就是挨日子罢了。
张知鱼接过药膏闻了闻,用小木棍沾了往上涂,边涂边问:“王大叔换新药了?”
夜里王大郎就烧了两回,每次用的药都不会一样,到现在为止,药方子已经换了三次,张阿公把几张药方一起递给她。
张知鱼接过来看,消炎方主要用的是黄连,止血生血方从一开始用的就是三七——这已经是他们能拿到的最好的补血方。
所有的中药里,三七是当之无愧的补血圣药,诸多医家名典对它都多有记载,人参补气三七补血,无出其右者。
但这两样药材都分外贵重,王大郎昨儿也就在药里用了三七,今日却已经用上了加了大量三七的止血膏。
他嘴里含着参片,又四处用着三七。对高大夫和张阿公这样常年跟平民之家打交道的大夫来说,这样的方子几乎是不可能他们开出来的。
这么贵的药,王家的几十两银子也不够他使多久。
即便王大郎先赊账养好了,夫妻两个光为还债都得苦苦劳作一辈子,王大郎若醒来看到自个儿给妻儿留下这样大一笔窄,说不得还更愿意当时在水里就淹死了——这是许多百姓在重伤面前唯一的选择。
张阿公也是积年的老抠了,见她盯着三七看就哼哼道:“这个是保和堂给的。”
大伙儿不愿意手上沾人命,却很乐意参与进来,都是大夫,谁见着稀罕的病例都眼热,赵家的三七也不多,但是供一个人的医疗实验那也是完全没有问题滴。
是以这方子虽用了,里头的三七却没叫王家花钱,赵掌柜唯一的要求就是,如果王大郎活了,希望他多在保和堂待待,让大家多研究研究,争取保和堂大夫们的医术都能更进一步,以便日后让保和堂的光把这片土地照得再亮一些。
黎氏想都没想就应了声儿,只要人能活下来怎么样都行,大男人被看几天又不会少块儿肉。
尽管有了生血良药,张阿公和高大夫心头依然很担心。
麻沸散不能用多了,不然人得变傻,若成了傻子,王大郎醒来又有什么用?
但只要他一醒,内部的伤又会开始渗血。
张知鱼看着王大郎的伤口,几乎立刻就想起了麻醉针,但是她只看过几遍那位老中医扎针,根本没有实际的经验,而且针法繁复,她不一定能做到。
等得日落,张大郎便从家里出来接鱼姐儿家去,鱼姐儿想着针方,一路无话。
张大郎却很不舒坦,发愁地看她道:“今儿怎不说话了?保和堂出事了?”往日嘚吧嘚吧说得多开心呐。
张知鱼摇头,被爹喊回神来,想着指望小舅不如直接问爹昨儿干嘛去了。
张大郎早得了李氏吩咐不准他跟家里小的说外头的事儿。
张知鱼见他不愿意就更好奇了,用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捧他。
好在张大郎的原则就是对女儿没有选择。趁着家还远便一股脑儿地跟她说了。
叶知县吓得在外头一连两日不曾回家,将里头的刺头狠抓了几个回来审问。
这才晓得外头的流民没了家资,想攒两个钱,自己把木材卖了,只用零碎的做了个泥巴房,想着日后有钱了再换好的。
谁知南水县又天降大雨,他们的房子不经事,当天夜里就垮了几家,被埋在里头连个声儿都听不见。
张大郎他们主要就是去找这些人的,那泥巴又湿又重,他那么多人家都得挨个儿翻,便是铁打的也觉着有些累。
张知鱼默了会儿道:“都是钱闹的。”
桂花娘是,王大郎是,外头的流民也是,为了省钱反丢了自个儿的命。
但却不能怪他们,穷惯了的人,身上没钱便没安全感,张阿公小时遭过灾,这四十多了都还不愿意放口吃肉,老觉得这里浪费那儿也浪费。
也就夏姐儿没心没肺的过得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眼里钱还没有冲天炮重要。
她只希望,妹妹一辈子都能像今天似的快活。
谈话间两人便走至一处告示栏,边上围了许多人,张知鱼也凑过去瞧,她人矮挤不进去,张大郎就给她念:“东城房员外家招长工二十名,一月一两银子……”
张大郎说到这,周围许多不识字的人听了便想往家呼朋唤友地去房员外家应聘。
张知鱼扒到爹身上也去看,不想却见着一行小字,忙喊住要家去的人道:“这里头签约的是长契,最少的都得二十年!”
“二十年的银子可以一次性拿完,往后再在房家干活儿便没了工钱。”
人群里顿时喧闹开,南水县的百姓很少签这种长契,二十年,便是凡人的小半生,这跟卖身契又有什么区别呢?又不是活不下去了,谁肯卖身为奴?
围着告示栏的人群骂骂咧咧地说了一阵,很快便散了个干净。
张知鱼皱眉道:“谁家还能去做这个活儿?”
张大郎指了几个往东城去的人给她看。
张知鱼叹口气,回了家脚步一转径直就去了小药房,拿起纸笔开始根据记忆写针方。
不管会不会泄露出这个方子,她都想要救活王大郎,牛哥儿是她的小伙伴,黎氏是她娘的好友,王大郎和黎氏还救过她。
其实张知鱼根本不怕这些人学自己的,不过免费拿出来她也舍不得,再怎么也得互相交换交换嘛。
这样每个大夫都能有机会浏览学习各家医术,不管是对大周朝还是对病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