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琝看着两人,听完人们的经历,夏琝真的很想去军营看看,是不是当兵的都喜欢男人?怎么一个两个都这样?
不过想到这两人打小一直起长大,许子青还追着楚景去参军,貌似他们的苗头比卫子乐的还要早,估计和当兵不当兵没有关系。所以这是两人自己的问题,只是让他意外的是楚影居然认识子乐,还让子乐欠了他一个人情。
想到楚景说的他和子乐的初识,夏琝就心疼啊!连一件好的皮毛衣裳都没有,大冬天的出来身边连个书童也没有,可见以前卫侯府对子乐有多么的亏待。让夏琝更心疼的是,子乐从来不觉得那些亏待,反而说对方能让他活着已经是仁慈了。
这么善良的子乐,卫侯府的人当年真是瞎了眼。不过也幸好他们把子乐赶出了府,不然就像子乐说的,他要是不出府现在就落得跟卫侯府一家一样,也许连功名都要被剥夺,更不要说认识夏琝了,还和他成为知己。
第227章
考虑到这一点,夏琝才没在派人去把卫侯府余下的人再送进牢里为卫乐出气,但想到这些人心里还是不高兴就是了。但他又不能处理,毕竟他们是卫乐的亲人,虽然卫乐不看重他们,但人言可畏啊!
要是他们出了事,最后受到拖累的人还是卫乐本人,这是夏琝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就只能忍下这口气,让卫宅人继续活着。
“……”
被夏琝这么说,楚景和许子青低头跪在地上不语,他们也是没有地方可去了,这才来投奔卫乐的。幸好卫乐还念着当年的承诺,答应让他们住下来。
说实话,大庆这么大,两人却没有地方可去。楚国公府和许将军府权势太大,他们两人目标很明显,来找卫乐其实他们也没想过要隐瞒太久,但是隐瞒不住就隐瞒不住,卫乐这里却是整个大庆最安全的地方。
当然两人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让他们遇上了太上皇,现在心脏还嘭嘭乱跳,显然是受到了很严重的惊吓。更意外的是卫乐居然和太上皇还很随意的说话,看他连威胁都敢,一时间两人也搞不清楚卫乐的身份究竟还有什么,他们在京城时可没听说过太上皇出京啊!
不是说在行宫疗养吗?
这里离行宫很远吧?几天几夜的路程,原来是这么个疗养法啊!不过他们看太上皇的样子似首没什么大问题,精神抖搂的样子一点也不像生病,看来是为了不让人发现太上皇不在京城放出的风声。
“老夏,出来吃饭了。”
卫乐在外面敲门,好不容易安抚住伴侣,出来却听人说楚景他们被夏琝带回屋审问去了,脸然还不是很好。
卫乐也没料到这两人居然还认识夏琝,真是太出人意料了,只能说老天也见不得他好。同时在敲门时卫乐发现自己手上多了一对镯子子,一红一青缠在他的手腕上。
一心安抚伴侣的他根本没发现这两个小家伙什么时候缠到他手腕上的,抽了抽嘴角为了不吓倒人,把袖子往下拉了拉遮住了它们。
天气渐冷,小青小红喜欢缠在他手腕上或是挤在他怀里,平时回房卫乐都要担心自己把两条小蟒不小心压死了。
所以平时不准它们爬到自己身上,没想今天一个忽略便让它们找到了空子,还钻到自己衣服里缠到手腕上来了。
吱呀一声,门被打开来,先是赵安出来,然后是夏琝那张黑脸,最后才是苦着张脸的楚景和许子青,两人的额头上还有汗珠。
这肯定是被吓得,老夏就是爱吓人,卫乐早就习惯了。
可他习惯了,不代表别人也习惯啊!楚景和许子青更是办法习惯,所以在看到夏琝时后背就开始冒冷汗了。
现在后背的衣衫被汗水侵透,一出来便被卫乐注意到了。
“青溪,给他们找两套干净的衣服换上,别生气病了。”
正是秋季最容易生病的时节,一个不好拖到冬季去就不妙了。现代还有人因为生病严重而差点挂掉的人,更不要说古代了。
“是。”
青溪目测了一下两人的身高,发现只有易将军他们几人的衣裳可以用,但又因两人身份尊贵,便去找了易爷问他要两套衣服。
“自己去取,衣服放在哪里你是知道的。”
青溪偶尔会帮着卫乐整理房间,收拾衣裳等,所以对两人衣服放置之地很清楚。
子浩从后院出来,看到青溪轻轻松松进入自己不曾进入过的房间,眼中有失落也有黯然,唯独没有的是妒忌。他已经要离开了,还有什么好妒忌的。
少爷一回来便把他的身契给了他,还帮他去县衙消了籍,他现在是正经的良民了。本来他是想回老家,让那些曾经卖了他的家人看看,他现在日子过得有多好,有多风光。不说别的。光是这些年攒下来的银子和一些四季衣裳,在他们村都能算得上是大富农一个了。
他攒下来的银子和少爷最后给他的五十两银子加起来可以买上十来亩良田,以后他也是有田地的人。再加上他又识字,随便找个账房的活每个月都有一、二两银子的工钱,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然后再用余下的银子建三间屋子,再娶个媳妇,让那些曾卖了自己的人看看,他子浩哪点不如兄长。
但是在少爷跟他说过那番话后,他便知道自己回乡后可能炫耀了,却也引祸上身。既然当然他们能卖了自己,说明他们对自己没多少感情。现在带着银子回乡,他们不把他所有的银子掏空是不会甘心的。哪怕他不愿意,到时对方一个不孝就能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子浩不笨,经过卫乐的提点,他就明白了自己以前想得太当然了。只是现在他也没脸留下来,少爷在他做出这样的事后还愿意提点他,他也不能留在这里让少爷难堪。于是他把户籍落在了李村周围的一个村子,在那里买了十亩田地,又买了一套房子,虽然只有三间屋子,也住过几年,但胜在全是青砖瓦房,屋子有六、七成新,翻盖一样就和新的差不多了。
如此一来他又省了一点钱,再找个机会讨房媳妇,又在镇上找个活机,以后就在这边安家了吧!至于他的家人,子浩已经不去想了,甚至他还放弃了自己的姓,直接改成了卫。
姓卫不是为了巴结少爷,而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记住他们父亲的恩人,至于家人宗族,子浩对自己的孩子媳妇绝口不提,直到死他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祖籍是在哪里。自己的父亲本姓叫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亲生祖母等是什么人。
当他考中进士回到这个小县城当一方父母官时,还曾上门送上了谢礼,感谢卫乐曾经对父亲的提点,让他们一家能平平安安过日子。
此乃后话,现在子浩一过了八月十五便要离开卫宅,所以他这两天更使足了劲帮大家做事。虽然不太待见他,看在他要离开的份上,也没有人为难他。
青溪现在完全接过了子浩的工作,找了两套蓝色和青色的衣服,便从卫乐和易锋的房间中出来。
“两位公子,请更衣。”
青溪来到客房,把两套干净的衣服放在桌上。
“多谢。”
许子青拿起两套看着就没有上过身上的衣服,把蓝色的那一套递给了楚景。
“这个卫子乐,究竟是什么样啊!”这两件衣服的料子全是上等料子,京城也不多见,就这样送给他们穿,再加上这么大的一个山庄,还有山下的卫宅,对于京城的传言他现在似乎有点相信了。
“什么样的人也不管我们的事,只需谨守本份就是了。”看太上皇和卫子乐的关系显然非同一般,不是他们能得罪得起得。说来还是楚景有见识,投奔了这么一个大靠山,现在两人是真的不用担心被抓回去了。
“对了,你说的流言是?”
许子青为自己换好衣服,又替楚景整理衣冠。
“说柳大人把全家财产都给了卫子乐,所以他才能在乡下置办这么大一摊子家业啊!不过我瞧着未必,要知道卫兄当初从卫侯府分家得了一万两,这点家业对他来说应该是置办得起的。”
再说卫乐本身也是个有才干的,几年间家业翻了几倍也不出奇。
“是吗?有这样的流言吗?”
许子青手放在嘴前,沉思起来。
“不,不对。他当初还给了一笔银子给卫侯府的人,把他们安排在了县城,这些事我也听说过,因为是光明正大的安置瞒不了人,有证可查。所以卫兄的家业可能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正如他这个人一般。”
能不声不响和太上皇搭上关系,两人关系瞧着还很不错的样子,但是京城里却没有一丝风声传出来,这样的人能简单?反正许子青是不信的。因为楚景的决定,给他们两人带来了希望,所以难得夸了楚景一句。
“哈哈哈,我就说嘛,卫兄肯定不是那样的人,虽然只是一句承诺,但是我们回京后闻得的那些传言,除了少数不服者外,谁不夸他好。而且观字如观其人,我父亲正好看过卫兄的字,还拿我去跟卫兄比,把我批得一无是处,却对卫乐从头夸到尾,你要知道我父亲是个多严肃的人啊,又是个武将却对卫兄这么夸奖,可见他人确有不凡之处。”
楚景想到楚世子把卫乐夸上了天,把他比起了狗屎就忍不住心酸。这是亲爹?肯定不是。亲爹会骂自己儿子是狗屎,连给卫子乐端茶倒水都不配。
但是他也不得不佩服人家,被强行分出侯府不明没有落没下去,甚至努力向天,挣下一份家业不说,还拜得名师做先生,弱冠中得解元。再加上一笔大儒都称赞的好字,和助人为乐的善行,哪怕是被比成了渣,楚景也服气。
更不要说卫乐还很讲义气,在卫侯府遇上了那样的事后还主动出来收拾例残局,把卫侯府的主子们安排得好好的,给了他们谋生的家业。
可以说,在京城说卫乐不好不但不会引起众人的赞同,反而还会为自己引来一身骚,世人只会认为他是妒忌贤良。由此可见卫乐在京城人士们的名声有多高,有多好。甚至好些以前不曾服气的学子在看过卫乐中举后的文章时也都服气,只遗憾他没有进京会考的打算,安心做一辈子的隐士。
第228章
一身学问才能被埋没,让众人唯有叹息。
楚景也曾遗憾过,因为他真的很难想象现在的卫乐是他当年见过的那个小小少年,说话都不敢大声,却能闯出如今的名声,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两人换好衣服出来,正好午饭也摆好了,只等两人出来吃饭。
“坐吧!”看到两人,指了指程勇和向天哥平时的座位。
“谢夏爷。”
因赵安有提点两人,所以他们知道在这里不能叫太上皇这些可以表是夏爷身份的称呼,而是随着卫宅的人一起称之为夏爷。
“楚兄,许兄,不要客气,家里不比京城,清茶淡饭还请谅解。”
卫乐看小雪把汤放在他和夏琝面前,对刚来的两人微笑道,面部表情十分亲切,但却让两人人差点又生出一身汗来。
“不敢不敢。”
他们可不敢嫌弃,再说这满足的菜虽只是乡野小菜,却香气四溢,让人忍不住食谷欠大涨,这样的菜都嫌弃,那他们在军营里吃的是什么?狗屎吗?
当然哪怕心中真嫌弃两人也不会表露出来,要知道这上面还坐着一位太上皇呢,人家都没有嫌弃半点,还和普通人一样坐在上首吃菜,他们有什么资格嫌弃菜不好?
不过让两人没想到的是这菜不仅闻着香,在吃进嘴里后更香。两人本来就胃口好,见满桌人都和平时一样的吃饭,没见他们对太上皇有什么顾及,两人也就放开了胃吃。
幸好虽走了程勇和向天哥,但大小雪这两天煮饭时习惯性煮了同样的饭量,方才没有因为多了两个胃口好的人而没饭可食的尴尬场景。
他们的胃和向、程二人差不多,吃到最后锅里只剩下一碗饭,甚幸。大小雪擦了擦汗,打算晚上再多煮一碗米,不然这也太险了点。
饭不够吃没什么,怕的就是丢少爷的脸。
“两位兄中暂时在山庄安置,山下易宅我已经派人去收拾,等过了中秋我们便搬回山下居住。”卫乐让金丰把生活用品送上,又好言安慰两人,让他们把山庄当成是自己家,不要拘束。
“谢谢。”两人朝卫乐行大礼,被他闪开来。
“使不得使不得,当年楚兄还帮过我,要说谢也是我。”要是没有那件仅能出门见客的斗篷,以原主那娇弱的身体能不能撑过寒冬还非常难说呢!
京城寒冷,他的屋子里又没有坑,只靠着一点炭取暖这哪行啊。原主冬日睡觉都要把斗篷搭在被子的上面方才暖和一点,和家中别的庶兄嫡兄比起来,他那屋子简直如同冰窖。原主又不是一个强硬的人,连闹都不敢闹。
再说嫡母给他的东西完全是按照公中的份例来的,只是把上等皮毛换成了普通皮毛,上等的银霜炭换成了中等炭而已,但以卫乐从记忆中的来看,这事些定不是嫡母吩咐的,但她没有管也是事实。
她的不问不管,便是原主身体不强壮的原因之一。
因此,即便是卫侯府一家子基因不差,身体高壮,卫乐的身体也强壮不起来,个子更是不如几位兄长。
多番原因加在一起,原主死前最到的刺激便成了催发剂,让他一命呜呼了。说真的,原主死得真冤,偏生还没理找人报复回去。嫡母有苛待他吗?没有。那都是下人自己做的,他自己不也没说吗?如果他说出来的话,这些下人肯定是会处理的,何人再敢欺压主子?至于嫡母,她被人隐瞒了啊!闹出来顶多一个识人不清的罪名,连根汗毛都不掉,关她什么事呢!
但他能说吗?也不能。
原主真要说出来就是在打嫡母的脸面,到时嫡母生气是小,背后记恨他原主才防不胜防,所以原主情愿自己吃哑巴亏也不愿意闹出来让嫡母难看。有些事明明不对的是对方,却偏偏怨恨起了无过错的一方,这样的事原主也不是没见过,所以他真不想被嫡母惦记上,这样他在卫侯府便没有好日子过了。
即使他在当时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可在后宅他又能做什么呢?嫡母随便吩咐一声就让他有苦说不出,甚至拿出孝道来,他的前程也完了。
所以原主只能忍耐,结果不想忍耐到最后是被赶出家门。
如果不是对方心急着要赶原主出门,他也不会被气死。以原主的性格也不是为一万两银子而生气,而是因为卫侯府的做法太过寒心。他才十六岁,连亲都没有娶,就这样给一万两银子打发了。而他的兄长们十六岁在干嘛呢?家里正四处为他们说亲,不像原主别说谈门亲事了,还被迫分亲赶出侯府,不怪原主气不过一命呜呼换了芯子。
卫乐有原主的记忆,自然知道原主并不是因为被赶出家门而生气,他气的是这些人的迫不及待,好待等他说上亲成了婚,满弱冠后再说分家啊!他也不是死皮赖脸的人,可为什么不多等几年?
就几年而已,这也容不下他?这才是原主被气死的真相。
只有细细品过原主记忆的卫乐,也是在几年之后才明白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最开始以为原主只是因为被迫分家才一气之下死了,还为原主的怒其不争而生气,不就是分家嘛,为啥这么大气性把自己气死了呢!现在才知道是他误会了,分家原主不怕,他是大好男儿只要自己肯努力,总能挣得一份家业。
他生气的原因不过是这些人的迫不及待,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毫无亲情可言的态度。这便是原主憋气死的原因,原主是个敏感的人,亲娘早死,父亲对他也无半点慈爱,祖母同样不在乎他这个庶孙,嫡母主张分他出去,嫡兄和庶兄更是推手。
偌大一个侯府,他居然没有一个人关心,除了嫡母他们都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啊,一份亲情都无太让人寒心了。
所以事后不管卫家怎么送信要见他,卫乐都不曾应。他要是去见了,怎么对得起含冤而死的原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