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坐下来吃些果子就更完美了,二娘想。
姜氏一直满面春风,和蔼可亲,却渐渐觉得不大对劲,这乡下丫头似乎还挺享受的样子。
姜氏觉得脸丢得差不多了,叫过小姜氏,把二娘交给了小姜氏。
小姜氏正和忠靖侯夫人说话,想让顾诗蕊在忠靖侯夫人面前露个脸,看见二娘顿时忘了自己想说什么了。
忠靖侯夫人方才就瞧见绸缎树一样的二娘,好奇问道:“顾太太,这位是?”穿戴像丫鬟又不像丫鬟的。
小姜氏说不出话来。
二娘走过去叫了一声:“婶娘。”
小姜氏想抽死她。
幸好有几个婆子高声道:“太夫人请各位夫人、姑娘去戏楼看戏。”
第15章 祝寿2
二娘跟着小姜氏上了戏楼,进去一瞧,三大间打通的厢房正对着戏台,能容百余人,照旧设着筵席。不过中间那间靠后设一凉榻,靠背引枕俱全,只是空着。原来圣人有旨,安国公府太夫人同永真公主都去接旨去了。又等了半个时辰,上来一位满头华发、身穿朱红通袖袍的老妇,身边陪着一个凤目琼鼻、威严气派的中年美妇,众人纷纷贺寿。
原来这就是安国公府的太夫人和本朝永真公主了。
被人挡着,二娘在后面听见“今日是太夫人寿诞,各位不必朝我行礼,免得太夫人嫌我抢了风头。”
这位永真公主也是个风趣的人。
只听那太夫人呵呵笑声,挡着二娘的人都退回原位。
二娘还没看到公主,被小姜氏拉住,小姜氏压低了声音道:“你给我老实点儿,别丢了侯府脸面!”
二娘只好坐下。
她们这一桌在靠右边的厢房里,距离安国公太夫人不远不近。那凉榻下面摆着两桌,一桌坐的是安国公府的亲家亲戚,稍远的一桌是姜氏这等有品阶的夫人;在二娘这一桌后面更远的地方也有些姑娘聚在一块说话。顾诗蕊就坐了过去,不时和人低声说笑。
二娘和顾诗华都老实地坐在小姜氏后面,偶尔二娘会拿些点心,有人看见她就飞快地放回去。小姜氏从坐下脸色就闷闷的,只有在有人同她说话的时候才勉强一笑。
安国公太夫人先点了个《清风记》,台上咿咿呀呀唱了一会儿,安国公太夫人就因年岁已高,由永真公主扶着起身了。
这时,楼下疾步上来两个婆子,附在安国公太夫人的耳边说了几句。其实声音不低,大部分人都能听见,说鲁老太君来了。
二娘发现周围一静,然后交头私语之声渐渐响起。
她终年习武,耳力敏锐,立即听到了“镇国公府”“贵妃娘娘”“厨子”几个字眼。
顾诗华捏了二娘一下,悄悄低语:“鲁老太君就是镇国公府的老太君。”
二娘想起来了,顾诗华有次提过,燕京最有钱最有权的那一家。
她点点头,趁小姜氏激动地翘首张望,又从桌子上拿了一块姜饼。
台上戏唱的正好,安国公太夫人那儿也正热闹。鲁老太君只带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永真公主好把那小女孩一顿夸奖。不少夫人都带着自家姑娘重新过去拜寿。二娘只管看戏,咚咚咚三声鼓响,从戏台后面出来一个插了四个靠旗的武生,上前先踢脚、抱拳,耍起长戟,本该表演下去,忽然跟站在后面的老生打了起来。把看戏的夫人们唬的一愣一愣的,不知道这是唱的哪出。
那武生一摆架势,收了长戟,拎着老生,两人从戏台上跳下,奔到这边儿单膝跪下。
“瑾儿给老祖宗祝寿了!”
那老生也道:“太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抹了脸一看,竟是永真公主的小儿子程瑾。
那老生好认,胡子一摘,大家都瞧出是端明殿学士钱京的长子钱益。
众夫人哈哈大笑。
钱京夫人也在,指着俩人道:“你们两个……”
永真公主被儿子气笑了,上前拍他一巴掌:“还不下去把脸洗净了再来跟老祖宗磕头!”
过不多会儿,程瑾、钱益换了衣裳过来,二娘见那程瑾年约十七八岁,容貌清秀,腮边还有两个酒窝。而那钱益也生的一副好皮囊。
看见这两个的姑娘都含羞带怯地垂下头去。
两人重新磕了头,钱益就站在两位老夫人旁边眼珠子乱转。
原来这钱益素好风月,但凡见到些有姿色的都走不动路,知道众女眷都来祝寿,特意央了程瑾来一饱眼福。
这会儿眼珠子一转,二娘就注意到顾诗蕊憋红了脸垂着头。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钱益是来看未婚妻的,知情的心里都叹一声。
偏有人落井下石,坐在姜氏对面的乔太太笑道:“一眨眼孩子们都长成材不认识了。你家的两个女孩儿怎么没有带来?上次见的时候才这么高,定亲了没有。要是没有,今个儿正是个好机会……”
乔太太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姜氏心里把她骂了一百遍,大家都知道的话非要说出来,被她这么一说好像她过来就是为了攀亲似的。
一桌的人都看出乔太太是故意这么说的,知道她俩几十年不对盘,但谁也不搭话。姜氏抿了一口茶,对站在后面的杜妈妈道:“去把元娘、二娘叫来跟乔太太请安。”
乔氏想膈应她,却忘了她还有元娘,元娘无论是相貌还是品性都压乔氏那几个丫头一头。
杜妈妈当然明白姜氏嘴里的元娘、二娘是谁,正待去请,乔夫人忽然一笑:“别忘了把侯爷老家的那位姑娘也请来让我们瞧瞧,就是那边那位穿红褙子的……”
姜氏面色一怔,桌子底下攥紧了帕子。她只跟人含糊说二娘是顾家姑娘,这乔氏是怎么知道顾世飞原配的事的?
二娘刚咬了一口饼,察觉到有点不对,抬头瞧见杜妈妈走了过来,面色有些不对地道:“老太太请你们过去。”
前头程瑾略站了一下就想出去了,正要拉着钱益告辞,忽见一棵插满了花儿绸缎树移了过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